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Goodbye, 2010!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撇开手头的事到Godaddy 购买了域名,然后又购买了空间,一套下来花了俺100多银子。反正信用卡已经透支好几千了,也不在乎再多这一点了。

购买域名的时候还在犹豫要买几年,一年、两年……还是五年。鉴于当前的负财力和一向短视的目光就选择了一年,也许就是凑个热闹,用不多长时间就荒废了。未来不遥远,但在当下也没必要考虑得太长远,一步一步活着走下去就是最大的成功。三年前想到但未料到自己能走到现在,人生有时就得随机应变加听天由命,毕竟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微薄,尤其和强大的国家机器相比。对于这个国家我由三年前的旁观者变成了当下喋喋不休的“怨妇”,成了网络围观专业户,幻想着如推友所说的“围观改变中国”。

2010年是我最忙碌的一年,考研时的劳累比起今年亦不可同日而语,最关键的是这一年一直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斗,孤零零地去自习,去考试,考得不好又去“二战”。虽然所忙碌的一切未得到老板和社会的认可,但我问心无愧、毫无遗憾,甚至还略有成就感。别人怎么看与我何干?徒增我的一丝鄙视而已。

That's all. 有时间时理理思路后再回顾下即将过去的2010。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成长并进步着


成长并进步着
Note: 明天要交中期报告,昨晚才开始整,上来就要做个人小结(含政治思想、业务学习、科研情况、社会实践等)。于是就写了下面这几段话,其中的话有真心的有违心的,人在校园也是身不由己。
不知不觉到了撰写中期报告的时间了,越临近毕业感觉时间过得越快,越发现自己还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所以越发不敢有丝毫懈怠,几乎没有时间去娱乐,周末要么在工作室,要么在自习室,甚至晚上也要到遥感实验室待到十二点、一两点。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自己努力了,虽然取得的成果离自己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毕竟个人起点低,能力有限。
思想为保险起见只谈思想不谈政治)和业务上我积极进取,团结同学,立志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益人云亦云,向某党溜须拍马肯定是百害而无一益)的人,在付出自己劳动的同时获得自身价值的回报现实是得不到回报,我朝劳动力之廉价有目共睹)。随着近年研究生的扩招,我们面对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但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让我们不得不去尝试各种可能的选择,包括专业方向的选择和未来道路的选择。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栽培和包容以及对我们的多样化培养,为我们提供了尝试XX领域内多种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在科研上我在校外参与了863课题“XXXXXX”(很水),与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制作了XXXXXX,建立了XXXXXX体系,在国内外首次绘制了XXXXXX图,新华网等媒体做了报道。能够快速融入这个课题得益于在实验室时老师的指导和同门的帮助,尤其是参与项目“XXXXXXX”和“XXXXXXXX”(这俩更水)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基础技能。
在社会实践上,除了在校外参与了XXXXXXX项目外,我还学习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知识和技能。我参加了XXXXX举办的XXXXX软件的培训班,对XXXX处理雷达数据的功能和操作有了总体的认识,并结合帮助文档掌握了利用干涉和差分进行地形制图、地表形变和速度场信息提取。由于缺少必要的专业基础,且接触时间不长,离精通乃至熟练还有一定差距,但我对这个方向非常感兴趣。
研究生阶段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定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起着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导师的教导和同学间的互助重塑了我最终融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心。(看了这话我都想吐,我们上当了...

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转: 给优柔寡断和喜欢胡思乱想的朋友们

1.不要在流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候说话越少越好。
2.不要去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不要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一个人身上,你还有父母,还有其他朋友。
3.不要害怕做错什么,即使错了,也不必懊恼,人生就是对对错错,何况有许多事,回头看来,对错已经无所谓了。
4.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但是自己一定要知道,要明白这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其余的时间里,要尽量的让情绪平稳起来。
5.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也不说明什么。
6.如果不懂,就说出来,如果懂了,就别说,笑笑即可。
7.一切的烦恼都是自找的,因此也只能自己解决,不要找朋友哭诉,找他们去打球。
8.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即使是很蠢的话,再蠢也比言而无信好。
9.无论发生怎样的变故,不要打破生活原有的规律,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10.不要去害怕做一件事,不要害怕触景伤情,不要害怕说错话,不要害怕想起过去,不要害怕面对未来。
11.无论是对是错,你需要一个准则,你的行为应该遵循这个准则,并根据现实生活不断的修正。反反复复优柔寡断的人,是不可能讨人喜欢的,在对错之间徘徊的人,形象不如从错到对的人正面。
12.当他说“让我们冷静一段时间好吗?”的时候,冷静的说好,然后挂断电话。不要哀求,他不是来征求你意见的。
13.不要把心底的话全掏出来,这些是只属于你的财富。
14.不要跟一个人和他议论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不管你认为他有多可靠。
15.当你不知道和他说什么的时候,那就什么也不要说,沉默有无限种含义。
16.不要追求什么结果,每个人结果都一样,就是死亡。
17.不要后悔,无论怎样都不要后悔,后悔的情绪比你所做错的事更可怕,因为这会摧毁你的自信,自尊以及很有可能让你去做一件更错的事。
P.S. 我优柔寡断,热爱幻想,尽力坦诚真实,但有时候也喜欢伪装,或者不得不伪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不受干扰,不受伤害,更不去干扰、伤害他人。
我极度恐惧后悔,所以会不计代价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最终落得个一败涂地,但努力过,争取过,也便没什么可后悔和抱怨的了。
我傻笑,可能是因为快乐,也可能是掩饰内心的苦涩。
在这世界上,我希望能在一个人面前做一个透明人。

2010年5月30日星期日

转: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

真实的美国生活和房价

作者:看上去很吊 转载自天涯论坛-经济论坛


  在美国生活有些年头了,说说真实美国房价。

  总体而言,普通美国人这年头买房没也有国内媒体说的那么容易,但是比起国内的老百姓而言,还是压力小很多。

  美国的房价也是跟人口分布相关,一般而言,东西两岸,主要是纽约及周边的城市,还有加州贵一点,中间地区便宜。除了人口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几乎人人有车,这让每个人的生活范围扩大了很多,买房时候的选择余地也很多。

  美国房子的中间价目前在20万美元左右。前面说过,东西两头贵,所以美国中间大部分地方的都不到20万美元。我今年到过美国的两个中部城市,一个是底特律,一个是堪萨斯城,就人口而言,这两个城市在美国排在10-50之间,算是二线城市。但是人口100万都不到,中国大一点的县城都比它大。房价也便宜,一个楼都只要10几万,甚至不到10万,20万出头都是很好的房子了。

  但是这些城市恐怖的一面,就是人口少,根本看不到中国人熙熙攘攘的人群。晚上睡觉,外面路上一点响动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很多刚来美国的时候,感觉总算清净了,但是没过几个月,就开始无聊了。而事实上,住在这些二线城市的美国人也是挺无聊的,所以年轻人还是会往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跑。

  这里稍微说一句题外话,美国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城市格局,说到底是自由经济社会体中,资源自由配置的结果。不想我们,一个大项目建在哪里要发改委说了算。美国都是大企业主导,企业觉得这个地方低价便宜、交通便利,就来这里设厂,可能一下子能涌进1-2万人口,城市便慢慢发展起来。

  再回到上面说到的底特律、堪萨斯城这样的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相对便宜,但是这里的人靠什么过活?收入多少?

  美国是一个大企业主导的城市,因此每个城市几乎大同小异。买东西,都去沃尔玛;吃饭,都去subway;买家电,都去Bestbuy;买衣服,都去GAP;买鞋子,都去Nike……这些大企业几乎垄断了美国人所有的日常消费,是个无处不在的巨无霸,因此自然也要在每个地方聘用当地的员工。再加上电信、银行,小城市里的美国人有很大比例都是在这些大企业工作,收入也都很均衡,大约在3-4万一年,这就构成了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

  有一些地方,可能是某个企业的总部,或者是某个行业的云集之地。比如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都在那里。这就带来了大量的就业。但是现在汽车工业不景气,大量裁员;加之底特律所在的五大湖区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已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口少了将近一半,很多房子都荒废掉。

  除了这些大企业,还有一些所谓的small business,很多都是买卖二手车,修修下水道,或者开个餐厅之类的。这就是美国的中小型城市的主要生活方式。

  大部分人在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工作。一年收入大概3-4万,除去税和保险,一年也就2-3万,再除去生活费用,算一半,一年存下1-2万。买个15万的房子也要10年。但是这些人都是本地人,很多在当地就有房子,因此买房的需求都没那么强烈。而且美国的房子,很多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我们论坛上看美国的房子简直跟画一样,其实现实都没那漂亮。走进一看都很旧。所以要经常维护,把外皮换一下,在内部重新装修一下,这些都涉及到费用。

  所以这些美国城市和中国内地的很多县城差不多,年轻人能跑的,有能力跑的都会跑到大城市里去看看,毕竟自家门口的生活也是很无聊的。而大部分的美国人可能就这样度过了一生。所以我们看美国的电视,老美很多喜欢谈他们高中时候如何如何,大学时候如何如何,因为他们也就只有这些东西值得回忆,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重复同样的工作。

  但是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如果有一份工作,比如在沃尔玛做个收银的,或者在肯德基做汉堡的,一个月到手可能也就2000刀,甚至还不到,但是基本生活都可以保证——有房住、有车开、还能每年坐飞机去旅游几次。所以对美国人而言,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失业,一旦事业,完了,什么都没了。

  所以你说10几万的房子,住在这样的小城市里面,生活是很安逸的,买房的压力不大不小。这其实跟中国一些小城镇的生活水平差不多。注意,我这里只是说城镇,中国住在城镇的人,收入不见得高,但是只要有工作,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美国人一样买得起车的(这个问题以后再谈)。中国苦主要是苦在农民身上。

  此外,还要再强调一点,中国人买房以新房为主(一些大城市除外)。但是美国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二手房。像堪萨斯和底特律这样的城市,人口基本上很稳定甚至在减少,没有大规模的住房建设。买的也都是老房子,你搬进去,可能要把地板重新换过、把家具更新过、把墙重新刷过,这些都有成本在里面。如果是上家卖掉之前弄好的,成本也就会加在房价上。

  我一个美国哥们是西雅图过来的,西雅图也算这样一个二线城市。我问他你高中的那些西雅图的同学都在干嘛?他说,也就普通工作,读了个大学(很多是社区大学),在星巴克做服务员,或者做个小学老师之类的。这个和我上面提到的堪萨斯和底特律的情况基本一样。

  不同的事,西雅图有个有钱的大款——微软。一个这样的企业入驻某个城市,基本上可以改变这个城市。要不怎么说美国是大企业主导的国家。微软在西雅图的周边的一个区,自从微软几十年前入驻这个区之后,这个区就迅速发展起来。首先是房价飙升,微软有几万个人在西雅图工作,几万人涌入这个城市,而且都是高消费群体,自然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顺便插一句,美国人给员工工资基本上还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什么样行业工资高?工资高的基本上多是有技术含量的行业,比如医生、律师、金融、技术。当然律师和金融可以看作例外,因为美国就是这些人在领导的。总之,在美国,你有一门别人不会的手艺,收入总是相对会高点。微软的工程师,最底层的,年薪基本上在10万美刀左右。而白宫的秘书,放在中国,肯定是高级公务员,但是前段时间新闻说,也就3万多一年,为什么啊?技术含量不高。

  再回到西雅图,微软进来以后房价就飙升了。加上地理位置好——靠海,有炒作的价值,所以比一般的二线城市要高很多。但是本地人也没什么抱怨。因为自家的房子都是在升值了,尤其在过去的今年。数据显示,西雅图房价的中间数从1989年的22.1万飙到2006年的最高时候的 44.7万(17年才翻番,在中国看来毛毛雨)。但是现在金融危机又给打回去了,中间数跌倒34万。如果你是微软的工程师,一年有10万收入,税和保险大概占到1/3,到手6-7万,一年可以存4-5万,那么大概需要将近10年的时间买一个房子。当然这只是中国人思维,美国人可能存不下这么多——美国人看来,房子一定要租好的,旅游是不能省的,DVD都是要买正版的。

  当然不是人人都是能够在微软得到一份年薪10万的工作。如果你是在新巴克做服务员,也就还是在3-5万收入的范围。那么要买西雅图的房子的话,压力就大很多了。

  我那西雅图的哥们,父母在西雅图有2套房子。父亲是修下水道的,在美国属于高科技,高收入的。老妈什么都不干,家庭主妇。照例说日子过得挺滋润的。但是哥们不要呆在西雅图,跑到洛杉矶去上学,毕业后留在洛杉矶工作。为什么?洛杉矶花花世界呀!西雅图比起来就差一个档次了。

  那哥们读是是洛杉矶的私立大学,四年本科学费加生活费大概要20万美金,这不是一个小数目的啊。这哥们拿了点奖学金,但是杯水车薪,所以只好父母给。把他修下水道的父亲的积蓄全抠出来了。

  这里顺便说一下美国教育。相比房价,教育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美国最好的学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8所常青藤大学,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不是常青藤,但是完全是一个档次的,比如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这些学校加起来总共20个,都是私立的。所以要评判美国学校档次,排名前20的算一个档次,相当于我们的北大清华。但是我们13亿人口才北大、清华两所学校,美国4 亿人口就有20所好大学。所以进这些学校要比我们容易好几十倍。美国人稍微能读点数的,稍微有点钱的,都是想挤进这20个学校。这20个学校四年下来基本上都要20万美金,一般人都负担不起。

  这20个学校之后是州立学校,每个州1-2所。构成了美国大学20-100名的学校。但是加州例外,加州有10所,而且每所排名都不错。大家都熟悉加州伯克利,在我们看来都是大牛校。但是在加州,只要稍微能读书的,基本上都能考进去——这是一个伯克利的哥们跟我说的。其实想想也不奇怪,前面已经有20所大学了。州立学校对本州的学生便宜点,像加州学生进加州系统的这10所大学,一年学费大概 7000-8000。要更便宜的,是社区大学,一年只要几百块钱。当然也是一分钱一分货。

  回到那西雅图的哥们身上。好歹家里资助,不用去贷款读书。四年大学毕业,找工作吧。难找,洛杉矶人多了啊。美国的大学生比中国还多。好歹找到一份工作,在一个也是500强的企业里做销售,一年4-5万。你看到这里就会疑问。20万私立名牌大学出来在洛杉矶才4-5万,高中毕业在堪萨斯超市收银也有3-4万。这读大学干嘛?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所以很多美国人(尤其是老黑老墨),都不上大学。17、18岁就去端盘子了。这点美国跟欧洲不同,美国人的大学升学率其实比欧洲要低很多。这样同时说明了一个问题,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其实是庞大的群体,不管你是干什么的,只要是中间80%的人群,收入都在这个范围内,不会因为职业和地区有太大的区别。

  那哥们好歹还是找到工作了。一个月到手也就3000。房租1000。吃饭美国到是挺便宜,一个月500快打发了。还有车,美国车虽说便宜,但是一辆看上去还是很新的二手车好歹也要一万,新车至少两万。这点收入显然是不够对付的。

  更别提房子了,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的房子中间价40万。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大数目。这个我明天再说。

  今天说说洛杉矶。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很多人以为应该高楼林立。但是事实上,洛杉矶的高楼没有几幢,更大面积的地方是小楼。这里有很多原因。有的说是洛杉矶处于地震带,不宜建高楼;有的说美国人本来就不喜欢高楼,洛杉矶有的是地,自然都建小楼了。

  的确,洛杉矶是个巨大的城市,加上周边的区县。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速度开车的话,从东到西要一个小时,从北到南也要一个小时。估计有北京天津连起来那么大一片。

  和国内城市不同,国内城市基本上是环形结构,天安门、人民广场就是中心,以此为圆心画圆,越靠近圆心地段越好,生活越方便,人气越足;越往外越乡下。而洛杉矶更多的是块状结构。每个区定位不同,而且好区坏区交错在一起。所以具体到房价,也不能一概而论。

  有一些好区,比如好莱坞,比如比佛利,比如靠海的santa monica,房价动不动就是上百万,几百万几千万也不少见。这不在我们普通人考虑的范围内。

  美国人买房通常要比中国人玩几年,基本上等结婚有小孩后才买房。这并不是说美国人买不起房,而是他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跟中国人不一样。而是很多美国人喜欢有多少钱花多少钱,生活的质量是第一位的。我一个哥们,小年轻,在Google工作,在美国也算高薪了。前段时间忽然辞职不干了。问他什么原因,说是每天写程序无聊,反正现在手头有点积蓄了,想去欧洲玩玩,结果就这么去欧洲玩了三个月。这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脑子进水了。

  回到洛杉矶的房价上,总体而言,在洛杉矶买房要比在美国的二线城市贵很多,但是选择余地同样还是大很多。如果是个年轻人,您首先可以买公寓,美国人叫 condo,相当于中国的商品房。这里是洛杉矶的市中心金融区为例,一个算比较新的公寓楼售价30-40万美元,面积在70-150平米不等。对照美国人均4-5万的收入,这个价格其实算高了,但是对照中国的房价收入比,要便宜很多。

  但是美国人其实买condo的不多,这些房子大多是用来投资出租的。租户一般都是在该区域工作的年轻人。如果要成家买房,美国人一般都是买house,也就是带院子的独立小楼。

  上面说过,洛杉矶是个巨无霸,再加上有车,因此买房的选择余地会很大。这里举几个日子。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是在学校边上租房子。我们的学校靠近市中心。市中心在洛杉矶算是地理位置的市中心,但是论档次最多是中等区域。市中心白天有人在高楼里上班,晚上回家,大街上只剩下流浪汉睡觉。周边的区域也是亚非拉人民多。因此除了交通便利,没其他优势。我租的是学校附近的一个楼,几十年的房子了,外面破得很。因为靠近学校,房东专门用来放租,因此把这个楼阁成独立的12个房子,租给12个房客,每个人一个月收600美元。一个月7200美元,一年八九万。这个楼在10年前大概60万美元,06年最高的时候涨到100万美元。现在又回到60、70万的样子。就普通居民而言,很少会在这亚非拉人民聚居的区域买房,买了也是为了投资。但是售租比在这里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不过这个房东算会做生意的,一般同样大小的房子,结构没有像它这么好,最多可能只租一般的价格。

  中国人住的比较多的几个区房价可能稍微便宜一点,在40-50万这样。很多都是一层楼的房子(这个无所谓,反正足够住了)。

  而稍微好一点的房子,比如pasadena就是白人聚居的区,很多有钱的中国人就住在那里,环境要好很多,房价大概就接近了100万。

  前面说过的话hollywood, santa monica几个区,也是有同样100万左右的房子,但是面积要小很多,院子也没那么大。没办法,地段好。

  洛杉矶房子的均价现在是40万左右,那么40万以下的房子都在哪里?其实这些便宜房子都在洛杉矶很外延的地方。过去几年,美国房地产业发展,也是造城运动。但是美国不像中国,无法拆迁。因此只能在城市外沿造新城。所以洛杉矶外延乌压压一片全市房子。再往外可能就是牛场了。这些房子都很新,而且款式也差不多。但是没有人气,卖不出去。现在价格跌到20万,也没人买。因为毕竟工作不方便,虽然房子是便宜,但是每天开车来回要两个小时,实在不是什么太好的选择。

  所以有时候,有人就拿这些房子来忽悠国内的大款。希望他们去买,其实都是不好卖的。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也主要来自于这些区域。像好莱坞一带的房子,一直都是很坚挺的。

  我在洛杉矶认识了至少一百号老美。但是在洛杉矶出生、在洛杉矶上学、在洛杉矶工作,从来没有离开过洛杉矶的本地人不超过10个。可以想见,这个城市有多少外来人口。当然这还有历史原因,洛杉矶总共才100多年的历史,任何一个人往上数几代都是外地人,这点倒是和上海挺像的。

  有那么多年轻人涌进这个城市,而且都是没有家产的年轻人,他们需要买房,而房价又贵。这些年轻人到底在洛杉矶是怎么样生存的?最后能不能站稳脚跟?这个问题要分几个层次来才能讲清楚。

  首先,涌进这个城市的人五花八门。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墨西哥人和其他亚非拉底层人民。以墨西哥为例,墨西哥是一个跟中国一个水平线的老大难。是个墨西哥人都想来美国。好在墨西哥跟美国有着漫长的边境下,因此挖地道也好,翻墙也好,能来的都来的,而且拖家带口的来了。美国有500万非法移民,绝大多数都是老墨。而洛杉矶是离墨西哥最近的城市之一,因此很多老墨都在这里安营扎寨了。墨西哥人吃苦耐劳,几乎所有脏活累活全是他们包了。以前我们嘲笑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穷死了只好去餐馆刷盘子。这个其实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不少中餐馆的厨房里是老墨在打杂,宫保鸡丁做的很地道。而且还会用中文说你好,谢谢,发音还很地道。

  总之,老墨对生活要求不高,只要有分工作就满足了。到时候再翻墙爬地道回家盖房子娶老婆去。因此除了少数混得好的,以老墨为代表的亚非拉人民很少在洛杉矶买房的能力。

  这里插一句,美国政府对这 500万非法移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也不能没有他们。把他们都赶走了,谁来干脏活累活。更何况他们的工钱都很低,老板们愿意用他们,只是表面上装傻。

  所以在洛杉矶,你去沃尔玛,工作人员清一色的老墨老黑。只有在堪萨斯城,沃尔玛才是白人当服务员。

  那么白人在洛杉矶干啥?很简单,不干脏活累活就当白领了,而且很多都是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毕竟这是洛杉矶,这是好莱坞。很多白人就是冲这这个跑到洛杉矶来了。

  我的不少白人朋友,都是干点跟艺术相关的工作。有写小说的、有写剧本的、也有当演员的、弹吉他的、唱歌的、搞摄影的。如果是个中国人,你20出点头喜欢这个还算正常,如果到了30岁,还在搞这些,而且没搞出什么名堂来,那就早点洗洗睡好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能成为阿汤哥的。但是美国人似乎比中国人更执着。30多岁了,40多岁了,没买房子,却依然在搞这些的还是大有人在。这是一个群体,类似于我们的北漂一族,没房。

  另外一个群体则在美国有更大的代表性。他们都处于30岁左右的年纪,还没有小孩。哪里找到好工作就去哪。洛杉矶有工作就来洛杉矶,呆了几年,在芝加哥有更好的工作了, 就去芝加哥。以前看过《时代》上的一篇文章,把这群人叫做Odyssey,就是希腊史诗中的《奥德赛》,到处晃荡的意思。这个在美国有很大的普遍性,不属于洛杉矶专用的现象。这些人也不一定会在洛杉矶买房子。

  这里可以看出美国人在买房上和中国人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他们觉得阅历、生活比房子更重要。

  当然也有一些人,30岁左右,结婚了,那就会考虑在洛杉矶稳定下来买房子。如果夫妻俩有10万一年的收入,那么买个50-100万的房子,压力还是有,万一失业了怎么办?美国公司说裁员就裁员。但是比起在北京上海同样10万人民币的收入,现在基本上都是200万以上的房子,压力要小得很多。

  洛杉矶另外一部分买房的新生力量就是亚非拉国家的大款。尤其以亚洲为代表,日本人、香港人、台湾人、韩国人,这几年的中国人。在国去的100年里,这些地方的大款都有往美国跑的传统(日本、韩国后来自己发达了,有回流的趋势)。现在尤其是是中国人,国内赚了钱,可能赚得也是有风险。想想还是全家来美国比较安全,因此就来这里买房。而且都是现金一次性付清。美国人都觉得你是款爷。据说洛杉矶还有一个二奶村,就是中国大款和贪官的美国基地。不过只是据说而已,我没有实地考察验证过。洛杉矶还有个最大的华人超市,就是陈水扁的儿子开的。

  说到这里,你可以已经看出一个问题。美国白人其实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论人口,黑人墨西哥人也不怎么读书,20岁左右都可以成家生小孩了,一生就是一大窝。论有钱,白人有不少有钱人,但是亚非拉同样有,现在都来买他们的地了。而白人的中间力量,学历相对都偏高,结婚也偏晚,小孩也生得少了。因此白人人口在美国的比重在急剧下降。据预测,到了2050年,墨西哥人将取代白人成为美国的第一大人群。

  我们的一些奸商会说:看,美国的年轻人照样也是没有房子。你一个中国的小年轻,毕业没几年就像结婚娶老婆,买个100平米的房子。你怎么不学学美国人租房子结婚?房子是给富人造的。

  这话其实逻辑错误。美国很多年轻人的确是没有房子。但是他们没有房子不是因为买不起房子,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买房子。如果他们存心想买,按照我上面说的如果夫妻俩有10万一年的薪水,这个是平均水平,80%的美国人收入在这个范围内,按照这个收入要在洛杉矶买个50-100万的房子,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而我们在北京上海,夫妻俩的收入也算10万人民币,现在基本上都是200万以上了,压力不是大一点点。

  洛杉矶的房价只是高,而北京上海的房价已经是离谱了。所以我说,中国的房价不仅仅是房价的问题,而是危机到整一代人和整个国家未来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房价高,高的离谱,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希望自然会厌恶工作打发生活,哪里会有进步?

  而对于美国人而言,房价和生活基本上体现了良性循环。你只要好好工作,即便在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还是能够买得起房子,生活是有未来的。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房子的压力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所以每个人才会有心思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干好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样社会才会有进步。

  尽管洛杉矶的房价对于中国人的收入和房价比而言已经算低了,但是美国人还是觉得高。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年,洛杉矶人口减少4%。为什么,房价贵,生活成本高,人就跑路了呀!

  这里就涉及一个经济结构、人口流动和房价之间的问题。下面说说这个问题。

  我前面多次说到,美国是个大企业主导的地方。企业在哪里落户,哪里就有工作机会,人就往哪里涌。企业一关门,这个城市的人也就如鸟兽散。美国五大湖区原来是制造业的基地,现在制造业都搬到亚非拉国家了,五大湖区的城市很快就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兴地带,主要是西海岸的加州,还有德州和北卡地区。

  再往深了说,美国为什么会强大?就是因为这些大企业的存在。他们才是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以先进的技术作为引擎,主导这个国家的资源配置、人口流动,这才是美国强大的关键。

  这里还是以加州为例。加州的发家也就是几十年的事情。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第一个,地理优势,面向太平洋,面向亚太国家。第二,气候好,一年四年阳光明媚。第三是产业群,洛杉矶所在南加主要是媒体、娱乐、旅游业,北加主要是IT。正如制造业成就了五大湖区,这些产业也使加州在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过去的40年,加州的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但是最近十年,增幅都在下降。甚至出现了像洛杉矶这样人口下降的城市。

  这就是很多城市发展到一定时候出现的瓶颈问题:人口增加,资源有限,所以生活成本就高,自然就逼着人往外走。美国人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在最初城市规划的时候,采取的都是分散的模式。这个正好与中国形成反差,在中国,北京是首都,政府部门都在北京,国字号的企业都在北京,最好的大学都云集在北京,最好的医疗机构都在北京。人为地配置这些资源自然会导致人口向这些城市流动,去占有、分享资源。

  而在美国,恰恰相反。华盛顿是首府,除了首府什么都不是。美国甚至把很多事务性的行政机构放在华盛顿以外的地方。(如美国人每年要报税,处理居民税务的机构就不在华盛顿。更别提企业和高校了。具体到每个州也是如此,以加州为例,加州两大城市,旧金山和洛杉矶。但是你知道加州的首府在哪里?在 Sacramento,没几个人知道吧,阿诺就是在那个小地方办公的。加州10所州立大学,除了洛杉矶分校在洛杉矶,其他都是在小城镇。(我之前还做过一个统计,美国前20名的大学,分布在大约15个州里,纽约只分到一个哥伦比亚大学)。这样其实已经最大程度地把公共资源分散了。

  但是还是不够,还是无法阻挡人源源不断地往旧金山、洛杉矶涌。怎么办?美国就采取了城市群带的模式。在北加州,从旧金山到San Jose,就是所谓的硅谷,这条线上云集了很多小镇,非常像上海到杭州这样一段路,但是资源不是集中在两个点上,而是均匀地分布在这条线上,这就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有时候我们嘲笑美国的一个城市,只有区区几十万人,也好意思叫城市。而实际上,他是把我们的一个城市稀释成若干个城市。每个城市自成系统,但是又不远。

  所以我们想,在上海到杭州这条线上,如果上海只作为一个金融中心,把上海的IT业迁到嘉兴,把上海的高校分散在这条线上的不同县区,上海还会怎么拥挤吗?房价还会怎么高么?显然不会。

  所以说,中国出现目前这种情况,原因在于还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而是在政府完全控制下的资源配置。从浦的开放到今天的迪斯尼,那个不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做出的决定?这就造成了资源浪费的地方大大量浪费,资源稀缺的地方极其稀缺。所以哪一种制度先进,一目了然。

  再回到硅谷,就是旧金山到San Jose的这条线上房子也不便宜,因为那些IT企业都是动不动就是给10万的年薪,购买力在那里;100万以上的房子比比皆是。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便宜的房子。前段时间我去Mountain View,就是Google总部所在的地方。其实也是小镇,但是我一个朋友买的是一个公寓楼,3室一厅,大概100平米,只要40万美金。夫妻俩都是美国的博士毕业,都在IT企业工作,两人收入一年大概18万。你说生活有什么压力?过个几年有钱了再去换个100万的独立房,养两头狗。这就是你有了付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社会给你的回报,让你享受好的生活。你看中国的博士,都挤破了头去考公务员。这就叫脑体倒挂。

  而南加州一带,跟硅谷清一色的高科技比起来就有点鱼目混杂了。从santa babara(jackson豪宅所在地)到洛杉矶再到san diego沿着太平洋这一条线基本上也串上了。这里的房价有高的,几百万,几千万,但是便宜的也有10几万。最近几年,因为互联网的发达,很多人在家里就可以办公,尤其那帮搞艺术的,很多都是个体户,洛杉矶房价太高,就迁到周边的小镇上来,同时又不会远离城市。一些新兴的小镇就在周边开始兴起了。

  前面已经说了不少城市,大家也看出来了,美国的很多城市不像中国那样是集中式,而是小城市的集群为主。洛杉矶号称美国第二大城市,但是真正叫洛杉矶的其实是很小的一小部分。另外周边还有将近100个类似中国的区县(比如比佛利、好莱坞都是区)各自为政。这些区县都是紧密地挨在一起,构成了巨无霸的广义洛杉矶。因此生活的半径也被扩大了,开个30公里的车去买个菜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看到有同学回帖说美国的城市布局跟中国不同,因此房价也没有可比性。是否有可比性,该如何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继续探讨。但是我今天要说说纽约。纽约跟中国的城市就比较像了。

  纽约市由五个区组成,最核心的区是曼哈顿。曼哈顿长什么样呢?它其实是一个狭长的半岛,类似于上海的崇明岛。只是这个崇明岛靠长江里面的一端是连着陆地的。岛的两侧两条河(你叫它海湾也行),东面的那条和隔着纽约的另外的几个区,西面的那条河则是纽约和新泽西州的分界线。

  曼哈顿 59万平方公里(想当于北京二环内)的面积上,住着163万人。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我们用北京做比较,北京中心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四区总面积大约90平方公里,人口227万。两者相比较,人口密度差不多。

  如果再往大了比,整个纽约5个区790平方公里(北京五环内750平方公里,两者相当),人口827万。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还是拿北京来比,北京的东城、西城、崇文区、宣武区,再加上朝阳、石景山、海淀、丰台,这八区的人口大约也是在800多万。考虑到外来人口,我们假设这八区的人居住在五环以内,那么密度也是跟纽约差不多。

  所以现在有了一个基本概念,北京二环内,曼哈顿;北京五环内,整个纽约市。当然你一定要说这样比不科学,那我也没办法。

  曼哈顿岛上基本上都是高楼了。而且有些楼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毕竟这里的美帝国的老巢。很多楼也显得十分陈旧。好在美国人注重维护,内部的装修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外面破点,里面住着还是很舒适的。你看看《老友记》就有大致的感觉了。

  当然,曼哈顿岛上也有崭新的漂亮的高层商品房,不过都是豪宅了。以前台湾新闻说连战在曼哈顿豪宅,就是那种豪宅。

  曼哈顿的房价自然也不会便宜了。一般2室2厅100平米多一点(使用面积)至少都是100万美元了,折算面积的话1万美一平米金起,高不封顶。

  有没有便宜的,也有。就是面积小一点。类似于那种单身公寓,一个卧室的,价格也是1万美金一平米,总价50万也能买到。

  当然,美国有物业税,这个问题以后会具体谈。这里先说个大概,如果你在曼哈顿有一个100几万的房子,一个月大概要交1000块钱。这只是一个大概数,根据房子的不同而不同。

  这个是曼哈顿大致房价。再提醒一下,曼哈顿,北京二环内。

  那么曼哈顿居民的收入多少?美国官方数据说,曼哈顿人均收入10万一年,号称美国首富区。我前面说了,在美国大部分地区,10万一年算高薪了,微软,Google给工程师才这个价。但是注意,曼哈顿因为富人太有钱了,因此普通居民也就“被平均”了,其实在曼哈顿,3-5万也是普通人的工资。很多行业,比如新闻、比如广告、甚至于金融行业底层非核心的岗位,也就是3-5万的收入。要在曼哈顿买房,压力在美国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更何况,曼哈顿的消费要比美国其他地方稍微高一些。

  当然,普通人即便在曼哈顿上班,也不会在曼哈顿买房。房价贵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多高楼挤在一起生活太压力。所以很多人跑到岛外的其它区或者是新泽西去买房。

  我这里上传几张曼哈顿的图,大家有个直观的印象。这些图是我在帝国大楼上拍的,同一个位置,都比较真实。这张是往海的一边看,右边隔河的新泽西,左边隔河(不是很明显)则是纽约的其它几个区。


  这张还是在同一个位置,调转180度拍,朝岛里面拍,远处你可以看到中央公园。远处右侧的河即是上面张图左侧的河,就是纽约和新泽西的分界线。
  这张还是在同一个位置,是上面第一张图向左转,也就是第二张图向右转拍的,这条河是的对面是纽约的布鲁克林区。


  100万美元的房子,在曼哈顿,也就是在相当于北京二环内的地段。对收入5万一年的普通美国人来说,已经是贵到天上去了。除了价格以外,也可以从上面的图片看到,整个曼哈顿乌压压一片全市高楼,住宅也是以高层为主,住得都很压抑。当然也有楼层、景观好的房子,不过价钱也就高了。

  于是很多人就把目光投向了岛外纽约的另外几个区,以及另一边的新泽西。在这些区域选择就多了,范围也大了,有公寓楼,也独立房子;但是坏境参差不齐了,比如纽约的皇后区就相对差一点。但是有一点就是肯定的,就是出了曼哈顿,房价会立即便宜很多。同样档次的公寓楼在曼哈顿要100万,隔了一条河的布鲁克林价格可以差一半,50-60万就能拿下。如果还是觉得贵,你可以去皇后区,价格还可以便宜一二十万。同时纽约的地铁十分发达,上下班也十分方便。

  所以我们这里可以分析一下,纽约跟北京比,面积、人口都差不多。纽约还是给普通老百姓选择的余地,曼哈顿的豪宅你尽管去贵,但是我还是能够用相当于10年薪水的价格在合理地段的买到100平米的房子。而在北京,就是普通居民也有5万人民币的年收入,现在想花50万买个100平米的房子基本上快到天津了吧。

  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人口,土地资源都不是问题的根本,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甚至炒房也不是问题的关键。纽约的房子全世界的人都来买,价格也没有炒到疯掉。

  这里就要说到房子的产权问题。独立的房子产权是没有疑问的,你买了这个房子,地皮就是你的了,以后是你儿子和孙子的。但是对于曼哈顿公寓而言,这个产权该怎么算?美国的做法简单的说可以用概括成“集体拥有”。整一个楼假如有100个住户,大家集体拥有这个楼,相当于一个公司拥有100个股东。如果哪一天你把这个房子卖了,就相当于把股份给转让了。这种“集体拥有”有许多具体的形式和规则,比如有些规定只能自主,不能出租;有些甚至连谁能不能买这个房子都要审核过。

  另外一种公寓楼是公司所有,专门用来出租,不用来出售。但是政府对房租有严格的限制。前段时间曼哈顿有几个楼擅自调高房租,结果被《纽约时报》爆出来了,最后被政府处罚了。

  总的来说,这种“集体拥有”模式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避免你单打独斗,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总是弱势的,但是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住房公司”,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开发商面前都是平等的法律主体。没有强势弱势之分。正式因为这样,左右房地场的几个力量能够得到平衡,住房价格也能够得到稳定。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这种模式就决定了房子一旦建了起来,就几乎不能动了。因为要拆整个楼的话,股东大会内部首先应该会有不同的意见。民主就是七嘴八舌,最后导致效率低下。所以曼哈顿的这些楼,几十年前就在那里了,现在还是那样。再怎么维护毕竟也是几十年的老楼了。所以中国人一到那里,就会感觉纽约怎么那么脏、那么旧。

  所以中国的房子涨得离谱,就是各方力量明显的一边倒。购房住以及房产拥有者处于一个弱势的群体,根本没有力量参与市场博弈。所以政府(用于土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开发商)和开发商的权力不受制约,因此可以大力猛干,中国的每个城市在过去的十年都焕然一新,但是整个市场也随之变的畸形了。

纽约的生活

  前面讲了纽约,大家有了直观的印象,曼哈顿相当于北京二环内,整个纽约市五个区相当于北京五环内,人口数量也是差不多。

  不过,这还不是全部。我们通常讲纽约大都会区除了整个纽约市,还包括纽约州(纽约市是纽约州的一部分,类似于吉林市是吉林省的一部分,有点搞)的其它几个县以及相邻的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一部分,其中新泽西和曼哈顿只隔了一条河。这些地区构成了整个纽约大都会,面积大约 10000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

  我又要和北京做对比了,因为北京的常驻人口差不多也在1600万(户籍人口1200)万,而北京整个市面积则要大得多,达16000平方公里。考虑北京西北面有大片的山区,我们删去1/3,那么北京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于整个纽约大都会地区十分接近。

  之所以这样多次反复拿北京跟纽约做比较,主要是希望大家对纽约的居住环境和居民购房的选择范围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纽约大都会区有1600万人口。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因为美国人口只有3亿,也就是说纽约大都会区的人口占到整个美国的5%还多。20个美国人就有一个生活在这个地区。而北京的人口占全国的1.2%,就算北京上海合并,也只占2.5%的样子。

  所以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前面你不是说美国都是小城市的集群吗?公共资源都是分散的,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往纽约跑。

  这个其实是不矛盾的,因为发展的过程总是先出现问题再有解决方案的。纵观美国的历史,当初欧洲人在美洲登陆建国的时候,主要是现在美国东北的一小片地,资源有限,纽约市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尽管美国后来有西进运动,人们往中西部走,但是还是无法改变纽约大都会区多年累计的城市结构和已经在美国社会中形成的功能地位。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常说城市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因此不可避免地散发着各种物欲的诱惑,尤其是对年轻人。大家看《欲望都市》,女人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一双鞋子。为什么?满足自己的欲望呗。只是每一个人的满足点不同罢了。

  虽然说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么善于攀比,要面子,那些在中国看来名牌的衣服鞋子,比如Levis的牛仔裤,Nike的运动服和鞋子,在美国都是几十块钱的“经济适用型”产品。大部分美国人也穿这个。我们感叹美国东西怎么那么便宜啊!好像美国真的实现了共产主义。其实我们只感叹对了一半。美国不是没有贵的东西,几百几千几万美元的衣服有的是,在哪里?纽约第五大道的柜台里。

  此外,一些现代资讯服务业,比如金融、法律、媒体、广告、时尚、文化等行业,纽约的工作机会要比其它地区多。因此多少年来,美国人还是一批一批地去纽约,都希望能够咬一口这个大苹果。

  我认识在纽约工作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挣大钱的不多。因为如果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工资都在3-5万水平,在纽约生活压力还是很大的。很多年轻人都是想在纽约赚点钱,然后去其他环境好的地方养老。工作赚钱不就是为了有更舒适的生活?这里美国人跟中国人的观念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年薪5万,北京五环内50万的房子死活是要拿下来的,否则对比起列祖列宗。

  思维不同只是一个原因,这里还涉及到个人迁移的社会成本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你的关系,你的资源—— 中国远远要比美国高,以后详细谈这个问题。

  当然你非常有钱,用钱赚钱,那么无论你多大岁数,纽约永远欢迎你。

  也有一些年轻人,看上去混的不错的,有在纽约长驻的意思。我一个美国哥们,前不久刚结婚,夫妻俩都30岁的样子。老家是靠近纽约市但是不属于纽约市一个地方,相当于怀柔、密云或者廊坊。男的哈佛毕业,女的哥伦比亚毕业。工作都有7、8个年头。男的刚毕业的时候进了摩根斯坦利,底层,很累,而且钱也不多,投行也不是所有人一进去就高薪,底层的工资都是“被平均”的了。第二年就跳槽到了一个小的对冲基金公司,现在大概一年10万出头的样子。女的在一个公司做市场,现在一年5-6万的样子。两人加一起16-17万,到手大概1万一个月。

  这个还是在80%中产阶级的收入范围内,只是位于 80%人群的顶端。现在结婚了,照例说收入不错;但是他们还是租房。在曼哈顿花2000块一个月租的公寓,当然是很不错的房子了,就在中央公园的边上。美国人的思维就是这样,无论如何,生活质量应该要保证。

  你可能要问了,钱呢?这里跟大家算一笔账,首先两个人读书都贷款。哈佛也好,哥伦比亚也好,4年本科学费加生活费总共20万美元。如果你爹不是大款,贷个10万很正常。哈佛给家庭收入6万以下的面学费也是2004年才开始的,那哥们没赶上。所以学费贷款是一笔开支,工作后一个月八九百块,分10年慢慢还。好在哈佛毕业工作相对好找一点,人脉肯定广点。师兄都是都是当总统的,尽管他们都不认识你。

  所以你看,这里花大钱去读哈佛,其实也是进入高一级社会圈子的一个途径,给你带来可能带来某个回报或者满足,跟女人花2000美金买个包一个道理。——这是题外话。

  除去学贷、房租、这哥们工作7、8年应该有一点积蓄。照理说都结婚了可以去首付买房子了。但是人家不,他把这个钱拿出来,跟朋友合伙办了个网站,工作的同时自己创业。你说那哥伦比亚的老婆没房会跟他结婚吗?人家就是没什么抱怨,日子也照样过。

  所以还是那句话,美国年轻人不买房,不是因为买不起房,而是他们的生活模式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跟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生活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自己过得舒服最重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最重要,而很少在乎别人是怎么看的。

  这个哥们做网站未必能成功,未必能赚钱,亏本倒闭也难说。但是如果当这个社会用相当一部分的人在用心做事,就一定会有好的东西出来。

美国的消费(上)

  大部分的美国人月收入也就是在2、3千。有人可能会想,中国人收入在2000-3000人民币一个月的是主流,但是只够吃饭的,别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算小城市日子也是过得结结巴巴。美国人怎么看上去还是那么轻松。这就要说到美国的物价了。

  说道理之前先摆事实,以下是一些常用商品的大概价格(美元)——

  355毫升灌装可乐,一打,12灌,4元

  2升装橙汁,3-5元

  鸡蛋,12个,2元

  鸡,一只,3-5元

  烤鸡,一只,5-8元

  猪肉,一斤,2-3元

  牛肉,一斤,2-4元

  gala小苹果,一斤,1元

  香蕉,一斤,8毛

  葡萄,一斤,1-2元

  (蔬菜水果价格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但是总体波动不会很大)

  卷心菜,一斤,3-5毛

  土豆,一大袋,10斤,2-3元

  黄瓜,1 根,0.5-1元

  食用油,1升,4-6元

  西红柿,1斤,1-2元

  曲奇饼干,一包,2-3元

  小蛋糕、面包,一个基本在一块以下

  20厘米直径的Cheese蛋糕,3-5块

  万宝路香烟,3-5元一包

  啤酒,(这里的瓶酒都是国内酒吧那种小瓶装的)一瓶1-2元

  同样的啤酒,corona等大众牌子,酒吧价格5-6元

  星巴克咖啡2-4元一杯

  固定电话+无线网络,40元一个月(不打电话,都用手机)

  手机,40-50元一个月,基本上无限打。如果用family plan,就是一家三口一起开三个号,一个人付款,大概每个人30元,基本上也是无限打。

  煤气(热水+做饭,3人用),10-20块一个月(冬季靠近20元)

  电费(电费跟垃圾清理、扫街费用一张单子,电费占其中一半),90元一个月。

  (以上两项可能因地区和家庭不同而不同)

  高露洁牙膏,2-3元

  海飞丝洗发水,750毫升装,6-7元

  毛巾,5-7元

  保鲜膜、锡箔纸(都是一大卷,懒得看尺寸)各为2-3元

  笔记本电脑,500-1000

  500张打印纸,5-6元

  圆珠笔,10根,1-2元

  一般办公桌/电脑桌,100-300

  Levis牛仔裤 40-60元为主流

   GAP T恤,15-30主流

  GAP 外套,30-60主流

  Guess,CK的衬衫,裤子,60-120主流

   Nike,Adidas鞋子、运动服、40-80主流(双/件)

  Converse帆布鞋,50左右

  Polo羊毛衫,30-60主流

  Armani男士夹克,100-300;西装价格范围可能还很大,400-2000都是正常范围,打折的时候我买过500一套,还是 Made in Italy的

  Coach的背包,200-400主流

  UGG的棉鞋,120(不久前刚买过)

  衣服裤子你如果不计较牌子,就去沃尔玛等大商场,女孩子夏天穿花哨的无袖小衣服,都在10-20的样子。

  肯德基/麦当劳套餐(汉堡+薯条+可乐)5-8元

  一般的餐厅,10-20元。(美国都是一人一大盘,你点个鸡,就是鸡肉,边上弄点蔬菜、土豆、沙拉什么的)。普通的餐厅往 10元的靠,环境好一点的餐厅,往20元靠。

  上面列出的那么多,有些东西的价格可能会因为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另外美国有消费税,大概为8%-10%,每个州不一样。买100块的东西要付108元。吃饭要给小费,一般是税后10-20%。

  总体就美国人月入2000-3000而言,日子还是过得去,你拿100元钱去超市,能够买上一个一推车的东西。过年过节去买衣服,你拿1000元钱也可以买不少。

  所以我们说,美国的经济增长靠什么?主要就是内需。你去买菜吃饭买衣服,除了个别商品,基本上很少会有“这东西太贵,我买不起”的念头。美国人2000-3000元的收入都是在源源不断地花出去的。

  这个现象的背后要问的是,为什么美国的物价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第一个,毫无疑问,是Made in China。我举个例子,上个星期我去宜家,看到衣架,是木制的,很厚重,很精细的那种。一捆八个,你猜多少钱?八个总共3块多美元,4美元不到。换算成人民币大概3元一个。毫无疑问,肯定是中国来的,一看,果然。3块人民币钱一个的木制衣架,刨去运费和宜家的利润,中国的出厂价可能就只有一元人民币。厂家的利润只有几毛、甚至几分。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甚至称不上制造业,只能称加工业——的现状。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原料为美国(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廉价产品,但是即便几毛钱美金一个的衣架,宜家沾了利润大头,估计还是100%以上的暴利,何乐而不为?

  这个问题已经无数人讨论过了,但是说来说去,都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相当于商家之间的买卖。一个叫美国的公司为什么能够把价格压得那么底,关键在于他们所需的绝大多数商品是买方市场。除了中国,还有很多亚非拉国家能够生产这些产品。中国要是提价,美国公司自然会向更便宜的印度公司下单。在美国,中国产品是多,但也不是全部,亚非拉各个国家的便宜产品都能看到。

  而美国卖到中国来的东西却往往是卖方市场,电脑、汽车、飞机,还有好莱坞的大片和美国教授的讲座。你爱买不买,就这一家。因为只有美国有这个技术,能够生产这些产品,因此价格就随便人家叫。这个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我们没有这种技术,没有对于这种技术的知识,因此很少有能力去评判、去鉴别这种产品的好坏。即便被人家狠宰了一把,自己还不知道。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工程设备引进的过程中不要太多。于是长期以来,我们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只要是美国的就好东西。即便感觉那里不好,也只好闷声不响,生怕被人嘲笑。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很多人来美国,包括做生意的,或者读书的学生,做访问学者的大学老师。他们或多或少带有这种心理。其实接待他们的美国公司或者美国大学很多都是很平常的,有些甚至都是三流公司和三流大学。但是中国人在心理上就把自己定位定得比美国人矮,这是我们这个国家长期积累下来的心态。

  这种心理归根结底就是技术,没有技术没有鉴别技术的知识就没有底气。而这种知识获取的途径就是开放,国家应该让中国人通过各种突进了解美国是怎么样的,世界是怎么样的,这样才能让民众知道自己的处境,有了对比才会有理性地思考和处事。而不是天天在电视里报道西方国家今天总统下台,明天首相被炒。

  关于技术,我还想再说一些。其实亚洲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太小,没什么可比性)——的崛起都是走了和中国一样的道理。先是货币贬值,然后利用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资,代工国外产品的同时发展升级自己的科技产业,所以到后来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产业迅速发展起来,韩国、台湾差了点,但是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技术品牌。

  中国也是一样,改革开放初期,美金和人民币的汇率大约在1:2,然后人民币快速贬值,外企就进来了。现在30年过去了,中国成绩是有一点,海尔、联想是进入美国了,但是都是美国市场的边缘品牌。中国是大国,至少向日本看起,但是我们跟日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日本不仅把产品打入美国,更重要的把文化也打入美国。日本的动漫、游戏、一些小工艺品在美国非常有市场,美国人热衷于寿司的程度远远高于中餐。很多日本餐厅都是高档的。前段时间一老美跟我说他去吃寿司,一个人800美元。没错,一个人800美元。就在一个小包厢里,师傅专门为你们几个人做。我没去,太贵吃不起。但是几个老美就屁颠屁颠地去吃了。而在美国的中餐馆好的屈指可数,而且基本上都是中国客。二战把日本打的遍体鳞伤,但是日本战后差不多也是通过三十年的时间就把丰田车倾销到美国了。

  说到技术的同时不得不说知识产权。中国的广电总局最近把BT关了。骂的人多,但是我还是支持的——当然,如何让人们看到便宜的电影,整个产业应该如何构建是另外一个问题。

  中国没有创新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甚至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保护措施。人性总是贪婪的,免费的东西永远都是好的。这也是在中国盗版、山寨横行的原因,而且我们还沾沾自喜。但是长期下去,这将祸害无穷。

  中国现在有这样一种恶性循环:我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东西,很快就被人家克隆去了,这样我就赚不到钱。所以为什么还要搞创新?直接抄人家不就完了,钱来的快。大家都抄来抄去,抄到最后,都抄美国的。微软在中国是赚不到钱,但是同时也彻底把中国的操作系统产业踩在了脚底下。中国沾到什么便宜没?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有些行业,已经被某个公司或者某几个公司垄断了,你就很难再正面竞争。所以尤其要在一些新兴的科技领域抢占先机。如果所有的技术行业最后都跟操作系统一样,那就相当于整个国家被美国踩在了脚底下。

  除了技术,很多人觉得还有品牌问题。同样的Nike球鞋,为什么中国卖的比美国还贵?但是我觉得与其说品牌问题还不如说是市场准入机遇问题。Nike在美国最多是中档品牌,所以它在美国卖的是中档品牌的价格。到了中国如何定位呢?Nike发现它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球鞋都是一个样的。于是就把自己定位为高端产品,所以就卖高端产品的价格。而中国人(包括很多亚洲人)都有只要是美国的就是好的心态,也就会去捧这个高价格。

  所以说跟品牌经营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是美国的产品,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心理的,都可以在中国卖个好价钱。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市场和产业比中国成熟了好多年,中国一旦有新的市场培育出来,他们就占尽了先机。这个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否则怎么叫老牌帝国?所以中国能够胜出的,还是在于一些新兴产业,归根结底还是创新。

  这段主要说了美国靠科技占取其他国家的廉价资源,因此美国人能够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外国产品。但是有些东西,比如你去餐厅里吃饭,吃的是美国的种出来的白菜,美国养出来的猪,给你服务的是美国的服务员,为什么还是会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这个问题下段再说。

美国的消费(下)

  美国物价相对便宜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完全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整个美国的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们有时候会抱怨,中国超市里的白菜都要2块钱一斤。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物价太贵了。这个其实是片面的。你去中国一些相对闭塞的县城,农村,你会发现那里的白菜依旧是几毛钱一斤。为什么会差那么大?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市场化是局部的。所以会出现像广西的香蕉滞销喂鱼的情形。

  城市里面的商品可能都几乎市场化了。但是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他们的很多产品基本上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封闭市场中间流动。全国的市场没有融为一体,所以好处就是当地人可以买到便宜的白菜。弊端就是种菜的不能把菜卖出去,赚不到大钱。

  市场化涉及到产业化,只有大量的生产才能产生效益。但是这里有一个流通环节的费用。简单地讲,一个是能不能运出去,运费多少钱?另一个就是中间倒卖了几次到最终消费者手里。美国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运输成本问题,美国的高速公路十分发达。而且几乎没有收费站(我在美国开车走了很多地方,只碰到过一个收费站,是从密苏里州去堪萨斯州的路上,单向收了2.5美元,收费员是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站在风口,十分寒酸的样子)。再一个就是油费相对便宜。目前美国87号油是2.2-3美元一加仑(每个州、每个加油站价格都不一样,而且每天的价格根据原油价格在变)。一加仑=3.75升,所以一升大概0.7美元,5元人民币不到。我查了一下资料,美国的87号油相当于国内97号油,价格对比一下的话,确实比国内便宜。

  第二,沃尔玛、Target等几个大零售商基本上垄断了美国的零售业。很多商品基本上从厂家直接进入货架。因此基本没有中间商。

  这样的好处就是尽量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费用,使商品相对便宜。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十全十美的。既然生产和销售都是工业化流水线型的,必然会导致产品的模式化。

  所以你去看美国人,吃来吃去就是汉堡匹萨,零食都是薯片巧克力。在吃的方面,远远没有中国人来得丰富。这是无法避免的。中国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种风味小吃;中国的家庭,似乎都有一个女人整天在忙吃的。但是这些煎炒烹炸的东西没有办法做大规模化生产。无法规模化的东西,必然会导致价格高。所以生煎在美国能够卖到一块多美元一个。美国人也会在家里自己做菜,但是做来做去还是萨拉、匹萨,因为超市里的原料也就只有这些。

  同样还有蔬菜水果。美国的蔬菜水果相对要比鸡肉猪肉贵,因为蔬菜水果一个有季节性,无法按需大规模生产;再一个就是有保鲜期。所以美国的沃尔玛很少卖蔬菜水果,原因就在于无法实现全国物流调配。蔬菜水果一般都在一些地方性的超市卖。而且美国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farmer’s market。就像中国的赶集,都是定期定点的,农民拉着新鲜的蔬菜水果到市中心来卖,很受美国人欢迎。新鲜而且品种多,当然价格也比超市里面的高。这些农民就是看到了大型零售商做不到的市场。

  这是吃。穿也是如此,高度雷同化,美国人不是喜欢Nike鞋,而是因为他们能够选择的鞋子品牌就只有这么几个。能不能搞点与众不同的?有,不过小众的要么是地摊货,要么是高档货,高档的价格就贵很多了。

  所以从吃穿来说,美国人其实没什么个性,大家吃的、穿的几乎都一样。有一次在地铁上,冬天,看到8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子,7个穿着一模一样的UGG靴子。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工业化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成就了美国的消费心理,通俗地讲,就是随便、吃穿不讲究。

  这个是流通领域,在生产领域上,能转移的都转移到亚非拉国家去了。而不能转移的基本上都涉及农产品。

  美国政府对农产品补贴很大,主要集中在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品上,使得这些产品不但能够满足国内市场,而且还倾销到世界各地。同时这些农产品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直接带动一些工业产品成本的下降。此外,农业靠天,什么时候下个暴雨、刮个台风,就把庄稼给淹了,所以制度上的保障十分重要。美国的农业保险也是十分完善。

  再次就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主要存在耕地产权问题。我们的联产责任承包制其实还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但是国家现在的顾虑在于如果农业大规模产业化,就会造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以只有在逐步的城镇化转移大量农村人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农业的产业化。这个思路是很明显的。所以说,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三农问题。

美国的税

  美国人认为美国税很重,这也是美国人骂美国政府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美国个人一般要交多少税呢?这实在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有一个返税制度。老百姓每年都要报税,向政府说明自己一年收入多少,该交多少税,已经交了多少税,然后政府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返回一部分税款。

  美国的法律是一个冗长的体系。就拿个人所得税这一块为例,政府一开始制定一个法律,规定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交税。结果张三说,我收入是跟邻居王五一样,但是王五一个人生活,我有一家5口人要养,我花得比王五多,你要我跟王五交一样的税,显然是不合理的。想想是有道理的,好,议会开会,讨论半天,制定一个法案,规定家里有小孩的返税一部分。过了20年,王五发现不对了。因为张三家的小孩长大成人了赚钱了,自己小孩倒是到处要花钱,负担明显比张三重了。怎么办,议会再出一个法案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长期下来,考虑到个人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冗长的法律体系。到底要交多少税,能够返回多少税,普通人一般都搞不清。如果你都搞清了,你就是专家了。所以一般人报税,都是去找专门的会计师。他们熟悉法律,几分钟就帮你搞定,而且还会想方设法帮你多返税。所以会计师收入为什么高,还是那个工资法则,有技术含量的活,别人做不了,收入在美国自然会高出一截。一个客户十几分钟搞定,收你几十甚至上百元。在每年的报税季节能够狠狠赚一笔。

  就个人所得税这一块而言,一般3-5 万年薪的人1/3-1/4都要交税(具体包括联邦税、州税等不同种类)。收入越高,个税越高。

  在返税的环节,总体而言就是家庭负担越重(供房、有小孩),返税越多,有的甚至能够全部返回。而刚毕业的没家产的单身小青年,负税最重。

  除了个人所得税,美国还有一个消费税。你买任何东西,都要交消费税,每个州税率都不相同。比如拉斯维加斯所在的沙漠地带的内达华州的消费税在7%左右,好像是美国最低,你买100 块的东西要付107块钱。而隔壁的加州则为10%,得付110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州都调高了消费税,调高1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税的收入就能增加10%还多,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目。当然,每调高一次,美国老百姓就骂一次,毕竟是在你身上拔羊毛。

  除了这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个人赋税还有一块大头就是物业税。物业税也是根据地区和具体住房条件不同而不同。同样有冗长的法律对住房的用途和档次就行分类,不同州的税率不一样,豪宅物业税会高,一般的住宅大概在1-2%左右的水平,2007年美国全国平均物业税率为1.38%。前面提到过的,你在曼哈顿有100万的一套100平米房子,每个月大概要交1000多元的税。

  物业税能够抑制投资购房,但是还是有钱可赚的。这套曼哈顿100平米的房子如果有2-3个卧室,一个月能够租2000-4000元。一个月还赚1000-3000的样子,取中间数2000元,租售比和北京上海100万的房子租2000元一个月相当。

  当然,曼哈顿的公寓在美国是特例。因为除了曼哈顿,美国人主要都是独立房,价格也便宜。一套50万的房子,每个月大概交500-1000元的物业税。而租金的话就看地段了。前面谈到过,如果在洛杉矶有这样一栋楼,全部用来放租的话,隔个4-5个房间是没有问题,一个月能收2000-4000 元的样子。当然,也是不好赚钱的,要具体看买卖了。

  总体而言,一套普通房子的物业税肯定是要比租同样房子的租金来得低很多,否则买房就毫无意义了。

  美国的税是重的。算上企业的税转嫁到个人头上的那部分在内,美国人收入的几乎一半是用来交了各种税费。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美国的高福利都是建立在赋税上面。最简单的例子,你孩子读书的费用,你的养老金都是来自你交给国家的钱上。但是国家还是通过冗长的法律体系来尽量保证每个纳税人的纳税和回报成比例。

大企业主导的国家

  普通美国人收入在3-5万,他们职位的提升和收入的增长都没有中国来的快,因为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及其梯队分布已经十分成熟了。在大企业熬个10年,到manager,可能有10万收入,再过10年,到Director,可能有20万年薪。

  从这点而言,美国的企业跟中国的公务员和国企体制十分相像。而事实上,美国的大企业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情形也是很普遍的。

  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公务员和国企是独立的体制,或者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这个体制之内,但是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美国的大企业则是架构了整个美国的大体制,而几乎所有的美国人和社会资源都在这个体制之内循环。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反差:中国的公务员和国企系统无需过多考虑其自身的经营,中石化、中石油、各大银行都是政府权力主导之下的机构,而不是市场化的产物,所以他们首要的任务是维护现有的权力,而不是自身的经营。而美国的大企业往往脱胎于小企业,靠实力和竞争,最后胜者为王,主导整个产业,进而左右政治权力。

  所以美国没有发改委,没有五年规划,政府甚至对具体经济事务不闻不问,但是这些并不妨碍产业发展。因为企业自发地替代了某些中国政府部门所扮演的角色。

  以汽车产业为例。福特公司最早就是在底特律的作坊发家的。几个有想法的人希望能够制造出物美价廉的汽车,这样所有的美国人都能够买得起汽车,改变美国人的生活。于是他们研制出了经济适用型的汽车,并且迅速推广开了,为美国人接受。这100年来,美国的汽车工业就是这么几个公司主导的。美国联邦政府连主管汽车的部门都没有,更别提地方政府了。

  所以我们今天来看美国的汽车行业,它是垄断的吗?有那么点意思,几个大企业占据了市场,其它人很难进来。但是美国人在骂这些企业吗?可能有,但是总体都不骂。为什么?两条原因,第一,这些企业解决了很多美国人的就业问题,就业渠道对所有美国人敞开;第二,美国人买得起车,开得起车,享受到了这个企业对我的生活带来切实利益。

  这也就是说,这些大企业在自己赚钱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企业的社会效益,企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价值所在。所以美国的大企业能够发展,除了它体制、技术和资金的优势,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的确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是它在这个社会能够长远生存的根本原因。而企业的所有制、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是次要的。普通美国人以自己的国家有这些大企业、自己为这些大企业工作为荣,哪怕是在新巴克当服务员也是如此,而这种荣誉感是发自内心的;而反观中国的普通民众,恨不得自己的国有企业立马倒闭。

  大企业虽然不可避免地有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但是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就是规模化大生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在《美国的消费》一文中已经提到。这里还有另外一点要说,美国的大企业虽然对内温和,但是遍布全世界的美国企业在对外敛财上一点都不手软,比扔在伊拉克的导弹更有杀伤力。

  美国人为什么能够容忍那么大的外债,那么大的贸易逆差,那么大的财政赤字?原因在于源源不断地有国外的钱进来填补国内的窟窿。在实业中,美国的大企业占尽了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优势。而在金融业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所有金融也的游戏规则都是美国人设计的,美国也自然成为最大的庄家。它拿着厚厚的说明书来中国推销美国的债券、基金、期货。中国人能够完整的看完这些英文说明,明白它内容的人没有几个。所以你跟美国人玩,能赚钱吗?像东航、碧桂园都是被美国所谓“金融衍生工具”的套子套住,然后几个亿几个亿地赔给美国投行。投行的背后都是政府,华尔街比白宫对美国更重要。这些投行不赚钱,它们吃什么去?

  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我们要总结原因。关键还是在于知识的匮乏,稍微有几个钱就夜郎自大。我们能做的是在自己还没有能力成为庄家之前,应该先学会别人的游戏规则。

小企业之路

  总之,有很大一部分美国人是为大企业在工作。福布斯的数据显示,沃尔玛、美国银行等50家大企业在美国的员工总数超过1100万人。不少美国人就希望能够在这样的公司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要不裁员,“中产阶级”的生活都没有问题。

  当然也会有人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希望能够赚到更大的钱。那就要自己创业了。最简单的创业从自由职业者做起,无论你是修下水道的,还是给人家做培训的,或者是写程序的,撰稿的,搞艺术的,算命的,反正你是单干户,就都属于这个只有职业者。美国估计有2000-3000万的自由自业者,占人口比重约10%。这其实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

  企业喜欢用自由职业者。比如你们公司要做一个网站,如果找一个专门做网站的公司,价格可能会很高;如果招一个做网站的员工,又没有这个必要。因此找个会做网站的自由职业者是最合适的。

  政府对自由职业者不收什么费用,但是有一个限制,就是你的业务量如果一定的量,比如1年超过10万就不能这样搞,必须得成立公司。自由职业者把收入除去成本(电脑、电话、房租都可以算里面,你还可以把做网站转包给别人,付给人家的钱也算成本)之后,按照个人所得税征税。如果你的生意做大了,那么就开公司。美国开公司不用注册资金,几乎不用成本。当然税还是要交的,你问要交多少?这又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不同地产不同产品都有差别。总之税是少不了的,只是美国没有各种各样的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政策其实是在最大限度的鼓励和孕育中小企业,不设任何门槛。因为美国的任何一个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而来,创新的力量也是从中小企业开始,不能扼杀。

  前面说过,很多行业一旦城市,市场一旦培育出来,立马就被几家大企业垄断。你要在美国再做汽车,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中小企业的出路在何处?我想大致可以分这样几类。

  有一大部分公司是服务型的,比如法律,你开个律师事务所,目标就是这个城市的人,不一定都要做大,做到全国去。另外一种是接收大企业转包过来的业务,也就是外包业。这个在美国很发达。因为大企业虽然大,但是未必什么事情都专业,或者有些小钱他不屑赚,麻烦,直接找个小公司来做算了,就是外包。在中国我们听的比较多的是软件外包。在美国,什么东西多能外包。连政府的监狱都可以外包,政府给你一年多少钱,你给我把这个监狱的犯人管理好。因为政府肯定算过帐,这样会比我自己直接管理要合算。外包可以促进社会分工的专业话。

  再一个就是走传统的做大路线。但是前提一定要有是创新型的产品或者产品,这主要集中在网络和高科技行业中。小公司做大之后,就希望能够上市,或者被大企业收购。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像Google巨额收购了Youtube,微软巨额收购了facebook,但是 youtube和facebook其实根本没有盈利,是不是真的值这么多钱?在美国也是有很大的争论。但是这确实是在美国快速致富的一个途径。我有个同事,大学刚毕业,还一脸青春痘。到我们公司实习几个月。喜欢捣鼓网站。这年头是个人都在捣鼓网站,也没什么太显眼的。实习完就走了。后来有一次碰到他跟他聊天,他说他的网站卖了,卖了1000多万美元。我还以为他在开玩笑,结果发现是真的卖了,各大财经媒体都有新闻。这个网站因为流量大,被一个同类型的大网站给买过去了。在美国暴富的事情就是这样活生生地发生着。小伙子才24岁。

  这里也可以看出,很多大企业的成长之路其实是不断的兼并之路。就算google这样的公司。最初只有搜索引擎一个产品,现在有几十个产品。其实后来的很多产品都不是他们开发的,而是收购其他小公司得来的。同时,在这些兼并的背后有这良好的融资和风险评估体系作为支撑。

  最后还要说一点,美国的生意往来都没有中国的所谓的发票。我给你们公司做网站,做完之后我做一张纸,大致列出谁给谁提供哪些服务,收费多少,稍微写得正规一点,不要写成借条那样。这张纸在美国就算发票,公司就可以拿去做帐。所以这里就涉及到商业诚信问题,美国人不是没有做假账的,但是基本上商业诚信度很高。赖帐的事情也很少发生。

美国的教育

  美国的中小学阶段,都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当然也有私立中小学,质量也不错,不过一年可能要好几万学费,除非特别有钱的,一般人不会考虑。

  公立学校按学区招生,所以美国人为了小孩的教育,也买学区房。中国的一些大城市,这里是一个高档小区,背后可能就是城中村,大家都是读一个学校。美国的小区好坏之分则更明显,你买得起这里的房子,才可能住在这个小区里。那租房子呢?好的小区基本上都在郊区,都是有钱人,不会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往往倒是市区,人多混杂的地方,才会有人把自己房子租出去。反差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旧金山所在的湾区,湾区西边硅谷一带相对而言都是好的区,房价贵。而湾区的东边,黑人多,乱了不少,即便房价便宜了不少,也很少有人愿意搬过去。

  美国虽然没有中国这样人为设立的重点高中,但是只要知道学校是在哪个区的,那个高中好那个高中不好大家都是明白的。

  前面有同学问,我的小孩要是没有户口能不能就近读书?美国没有户口这个概念,美国人看你是不是本地人就看你有没有在本地区纳税。而中小学阶段更是类似中国的义务教育,只要学校没有招满,都可以就读书。一些中国的访问学者,在这里呆一年,我看就有不少把孩子从国内接过来,没在美国交一分钱的税,隔壁的美国小学照样接收你入学。

  那么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大家为了上好的学校,都往好的小区挤,结果好的区房价被炒高?这个现象肯定是有。否则湾区两边的房价也不会差那么多。但是有两点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就是美国的教育资源比较均衡,中国的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小学,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相差甚远。所以很多农村里稍微有钱的就想搬到县城,让孩子读个好学校。但是美国的中小学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建立的,无论是在设施还是在师资配备上基本没差。即便有差距,但是绝对不会中国那么大。第二,美国人更注重个性化教育。我们中国人说这个小学好,这个中学好,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它究竟是好在哪里?答案无非是英语教育很强,奥数很强,有钢琴特色班,升学率高之类。但是如果再仔细想想,我们会什么要学英语、奥数和钢琴?因为别人的孩子也在这样学,我的孩子也要这样学。但是对一般美国人而言,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发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的个性。成绩只有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能够考上一定档次的学校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很多人认为,美国人傻,数理化都不会做。其实不是所有美国人都是这样的。这种误解应该来自早期留美的中国学生,因为早期留学生进好学校毕竟是少数,因此接触到的美国人也不是全面的。现在我们是视野慢慢宽广了,就会发现,聪明的白人大把大把的在。你去美国一些好的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数理化专业都是白人为主,微软、Google的技术人员也是白人为主。为什么这样,这些都是教育个性化的结果,你喜欢这个,那你就专研进去,美国排名前20-30所大学足以吸纳美国本土最好的学生。所以才会出现其它大部分美国学校的工程学院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印度人。

  而对于不喜欢数理化的美国人而言,你就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三角函数、微积分?会加减乘除就可以了。美国GRE考试,相当于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针对所有专业的,有个数学部分,难度只有中国初中的水平。如果你是数学专业的,那么还有一个专业考试,就难了。

  这个是中国和美国教育理念最大的不同。当然,中国实在是人多,好的大学少,这是国情。所以考试一定要维持在一定的难度,否则没有区分度。

  美国的中小学不要学费。但是其它杂费还是有一些,一年大概几百块钱。上下学都有校车接送,那种黄色的大巴,美国电影里也很常见。而且小学生读书基本上没什么压力。我以前隔壁的小孩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早上10点校车接走,下午3点就送回来了。每天就看她在玩。

  美国学生高中毕业考大学,都是学生自己申请的。每个人都会申请好几所学校,同时会被好几所学校录取。不存在我们的前后志愿、批次问题。最后自己选择一个。

  申请的时候主要提交这么几个材料。一个是高中的成绩单、排名,第二个是SAT考试,相当于我们的高考。SAT在美国一年考7次,学生到了高二、高三都可以去考,只要在申请之前拿到分数就可以了。考砸了还可以把成绩取消掉重考。这两个是最主要的。美国的大学招生主要也是看分数,看排名的。某个大学如果要说我们录取新生的素质高,就拿出SAT成绩来比,或者说我们百分之多少的学生的高中成绩是排在前10%的。此外还有推荐信,你得过什么奖之类全都一起附上,这些就有一些水分了。

  美国的大学,前面已经提到过一些。最好的就是排名前20的私立学校,哈佛、麻省理工等等,相当于我们的北大清华。美国3亿人口(前面有的地方我写4亿,纠正一下),是我们的1/4,所以在比例上相当北大清华在中国扩招40倍。这个足以把全国最优秀的学生给招走了。这20所大学也是抢学生也是非常厉害的,给奖学金,而且有提前招生,北大清华自主招生估计就是跟他们学的。这些私立大学4年本科学费加生活费大概要20万美元。奖学金是有,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私立学校政府不给钱,主要靠捐款和学费。我一个哥们被耶鲁录取过,但是没有一分奖学金,没办法,只好忍痛割爱。

  之后是州立大学,州立大学对本周居民便宜,一般在3000-8000美金一年,相当于我们国内大学的学费一个水平。如果是外州和外国人,学费要涨个1-2万。每个州一般都有1-2所好的州立大学,都在一个档次,所以没事也不会跑到其它州去读公立大学。

  再往下,就是社区大学,相当于我们的大专,学费更便宜,一个学分几十块钱。有些人为了省钱,先去社区大学,读个两年,然后在转到其它大学。好在绝大部分的美国学校都是允许转学分的。

  很多中国人觉得美国人独立,读书不花家里的钱。这个也不全都是这样的,完全看你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些人家里有钱,父母就会给,甚至啃老的也不少。这几年,美国人都在反思年轻人的生存能力是不是下降了,因为学历越来越高,好的工作不好找,差的工作又不想干,没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  

  其次是奖学金部分。但是在本科阶段,奖学金覆盖面是很少的一部分。中国人出来的大部分读读博士,那么才会有免学费加上一个月 1000-2000的生活费,相当于给学校给老师打工。这是两个概念。

  所以即便是一个中上阶层的普通美国人,但是又不是那种学校抢着给你奖学金的顶尖的天才,如果要挤进前20名的私立大学的精英圈子,无论在竞争上、还是在经济上,压力其实都挺大的。

  除了奖学金,就是贷款。政府有各种低息和免息贷款。美国贷款读书也是很大一部分。

  最后还有打工。但是打工的收入是微薄的。如果在学校打工,基本上是管管图书馆之类,一个小时10块钱算多了。如果去外面,一般都去肯德基之类的,跟中国比较类似。如果肯吃苦的话,生活费是可以赚回来的。但是如果是私立大学,靠打工赚学费就别想了。

流通的成本

  美国跟中国一样,都是大国,有很多州/省组成。美国的各个州也有各自的利益,有时候甚至会有冲突,南北战争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即便到了今天,很多州不同的立场也还是很明显,比如某个州是民主党或者共和党的铁杆支持者,多少年下来都是雷打不动。更何况美国还是个移民国家,各个种族也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诉求。

  照理说不同的利益集团都会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美国却没有严重的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包括资金、物质和人才在内的各种资源能够充分自由流动。我想这应该从制度和社会两方面去分析。

  前面提到过,美国有着完善的基础交通设施,而且运营成本相对低廉。几乎每个人都有车,每年到DMV(相当我们的车管所)去登记一下,几十块钱;每两年做一次尾气排放测试,也是几十块钱。此外没有政府方面其它的费用。考驾照,也是几十块钱,无需任何强制的培训,只要觉得自己会开了就可以去考。另外就是保险,就看你自己了,一年500-1000 的车险都是在正常的范围内。

  油价也相对便宜,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大概600公里的路程,略长于哈尔滨到沈阳(550公里),略短于长沙到广州(700公里)。按照现在的美国油价,开600公里左右的油费大约在5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350元。而且美国高速公里几乎没有收费站。

  飞机票也相对便宜,从东北角的纽约到西南角的洛杉矶,横跨整个美国,往返机票加上税费大约在30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2000元。

  所以即便是一个月1000-2000美元的低收入人群,出门旅游都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

  那么维持这些基础设施的的钱从哪里来?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收了你那么多的税,很大一部分用在基础设施里。虽然一辆车一年政府只收几十块,但是1亿辆车就有几十亿。而且美国的 DMV(车管所)也不是什么牛逼的单位,员工平均收入也在3-5万的普通人群范围内。我所在地区的每个DMV门口挂了一快牌子,显示着DMV收费的去处,其中行政支出大概占了10%,大部分还是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

  航空公司也是如此,就算油费是全世界一个价,但是用的是美国的人员。所以要维持低价的飞机票价格,只有在成本上节省了。空姐大部分都是中老年妇女。除了简单喝的饮料不给其它吃的,要吃的话自己买,美国飞机上的空姐经常推着小推车问你这个要吗那个要吗,很像中国火车上的列车服务员。我碰到过几次连耳塞的不给的,要看电影自己出钱买耳塞。

  低价的费用背后就是竞争,美国有10多家主要的航空公司。政府的角色就是不让你垄断或者产生垄断联盟。竞争一上来,价格就低了。而同时,价格低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坐飞机,资源才能流动起来,社会效益就产生了。美国政府在管治一个行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考虑两个因素:第一,行业整体是不是发展了?第二,消费者是不是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航空是这样,电信也是这样。

  除了交通成本,其它也是如此,美国银行都是全国联通,不存在异地取款手续费。手机也是全国联通,没有漫游费和长途费。这就极大地节约了资源流动的成本。

  除了这些,再一个就是人口准入制度。美国的人口基本上可以自由流动,没有我们户籍制度以及由此衍生的就业、就学、医疗等问题。但是在美国,公平也不是绝对的。就拿教育而言,一般而言好的州的州立大学就好,相对穷的州州立大学就不好。对于穷州的学生而言,你就不能跑到好的州去上州立大学,因为州立大学对外州学生的学费要高出一大截。

  中国现在也不是完全的人口管制,除了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绝大部分城市入户还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人为制度壁垒的存在,所以或多或少地会被夸大很多倍。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一个外地人,去北京发展,工作生活几年觉得不是很如意。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因素,有个人的原因,有制度的原因,但是到最后,我们往往会夸大这个制度的原因,觉得我要是北京本地人的话,肯定要混得更好。

  但是就算你在美国,你可以自由地去纽约找工作,不过想要在纽约生存下来,肯定不比外地人在北京生存下来容易,但是美国没有人为设置的壁垒,因此美国人虽然也骂政府,尤其像现在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但是骂骂也就过了,不会到狠的地步。因为大家相对都是公平的,你的参照物都大体都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你思考的时候也就会变得理性。

  这一点中国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流动不如美国人那么多,有其自身的原因。第一,中国的市场还没有完全的自由化。因此你能够所用的资源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市场,很大一部分来自你的裙带利益群体。很多小地方,如果要找一个好的工作,进政府部门,或者大型国企,或者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可用的身边的裙带群体。这样每个地方或者每个行业系统就形成一个独立的壁垒。你能利用的就是身边的一个圈子,如果换一个城市,你就什么也没有了。因此对大部分人而言,想方设法想进入到这个堡垒当中。进不去,就骂这个社会不公平;进去了,极力维持自身利益。这其实都已经是恶性循环了。因为你一旦出了这个堡垒,也就没有归宿。所以中国人不愿意流动,因为流动的社会成本实在实在太高。

  再一个就是家庭观念。中国人还是希望能够跟父母家人住在一起。美国工业化、市场化这么多年了。孩子大了,都出门了;父母老了,就都进养老院。从出生到死亡,什么都是流水线模式化的。所以美国人也在反思,他们的养老体系是不是有问题,尤其是现在养老等社会福利占据政府开支比例越来越大。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时候就要重新思考人性了。

  而中国的家庭观念除了传统,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社会阶段,除了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完全打破那种小农社会的构架,小富即安的思想还是主流。除非是穷山沟沟里实在过不下去了,才会出门讨生活。而同时流动的成本又是极高,农民工过年回家,路费可能就占据你一年积蓄的很大一部分。

  所以说到最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资源要素的流动问题?中国目前有太多的壁垒,每个地区都想保护自己的利益。虽然地区或者小团体也能创造社会价值。但是从国家层面上讲,只有铲除这些壁垒,让各种社会因素自由流动,才能获得自发性的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

  绝对的公正是不存在的。全国统一招生,也不是人人都能上北大、清华;开放北京户口,也不是人人都能买的起北京的房子的。但是只有开放,才能让人回归理性,让这个社会回归理性。很多时候,我们的抱怨、愤怒、害怕都是出于无知或者不理性。我们有时候会厌恶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但是如果像大部分美国人那样能够定期去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走一下,甚至去外国度假,你可能会觉得那些地方不过如此,那些地方生活也有不好,不方便的地方。那么你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对待当前的生活。而对于一些大城市的人而言,你可能一直觉得你生活在最好的地方,但是你如果去其它地方走走,你可能会发现也有不少地方的生活其实比北京、上海都要好。

  这个帖子我原来只想写房价,但是大家喜欢,我就多写写各方面的。

  有同学对我的部分数据提出质疑。我想也是正常的,因为写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凭我直观的感受和日常生活的积累,没有专门去研究搜集数据。所以你说你家楼下的白菜多少钱一斤?5毛是可能的,2元也是可能的。即便差4倍,但是也都在合理的范围内。所以还请大家多体谅。今天的题目是——

中央和地方

  有时候看到新闻,说一个美国小年轻,才 20出头,就当选为市长了。然后就得出结论说,美国的民主制度很先进。这多多少少有点断章取义的意思,至少是不全面的。一来美国市跟中国的市是两个概念,美国有些人口只有一两千的小镇都叫市,City,跟中国的村一个概念。第二,美国政府的架构和中国不一样,每级政府都会有不同的职能,而且很少有重叠。具体到最下面的市,一个市长的权力可能是非常小的,能管的事情也就那么两三样。

  我们拿电信来说。在中国,最上面的是工信部,以前叫信息产业部。然后每个省都有信息产业厅,每个市都有信息产业局,到了县级政府,还会有电信局。

  在美国,管电信的部门叫FCC,全称是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翻译成中文叫联邦通讯委员会。这个部门不光管电信,而且还管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类似于我们中宣部、广电总局、工信部、新闻出版署加起来的功能。

  这个FCC最上头有5个委员,任何一个党派不能超过3席,在决定具体问题的时候,5个投票,一人一票,都是公开的。这5个委员都由总统任命,其中有一人为主席。但是总统只有任命权,这个FCC不对总统负责,而是对国会负责。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架构之下,FCC有独立的行政权力,他们管自己叫independent government agency,即独立政府机构,不同于政府内阁部门,向总统负责。所以不管谁当总统,FCC还是能够独立行事,政策基本上都可以延续下来。

  FCC统管美国所有的相关事务。在地方政府,再也没有类似的主管机构了。所以下面的州、市都没有电信局之类,你一个州长、一个市长,也是管不了电信的。这样一比较,说美国电信口的公务员比中国少99%应该不会夸张。美国很多行业主管机构,包括金融、交通等,都是类似的建制。

  这个就是有点类似我们的“中央垂直管理”。而有些领域,比如中小学教育,管理权则完全下地方给基层地方政府,联邦政府的教育部根本不去管中小学的课程作息时间,甚至连统一的教科书的没有。

  所以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工是很明确的。谁管那一块,就管好这一块,决策权、行政权都在你手上。不会有报告一层一层递上去,要等最高领导说话,再一层一层执行下来。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架构,也是长期发展总结下来的。怎么样效率高就怎么样来。

  再回到FCC,以5个委员领衔的一个部门能不能管好那么一个全国大摊子呢?我前面讲过,美国政府在管治一个行业的时候通常基于两方面考虑:第一是公众是不是受到了更好的服务,选择余地是不是多?价格是不是合理?第二是整个行业是不是发展了?

  FCC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对AT&T的管制。AT&T是美国老牌电信公司。是由贝尔等人创立的。贝尔大家不陌生,就是发明电话的那个人。美国的发展就是一直遵循这条法则:技术创新孕育新型产业,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贝尔发明了电话,于是开了公司,经过若干年的扩张,几乎占据了整个美国市场。

  但是市场是利益驱动的,AT&T一家独大就会带来两个问题。第一,它不愿意把电话线架到山沟沟里去,因为成本高,收益少。第二,它垄断市场,价格随便叫。这个时候FCC就出来说话了。说你必须把电话线架到山沟沟里面去,第二,我要对你的价格进行限制。政府很好地修正了自由市场的弊端。

  再后来,到了1996年,AT&T更是被分拆为若干家平行的电信公司,彻底改变了美国电信业的格局。

  AT&T相当于我们的民营企业。它被政府分了会不会不服?当然会。美国很多大企业背后也有很多代言人,很多律师,所谓非营利性质的独立研究所,还有专门公关政府的说客,英文叫lobbyist,这在美国都是一个职业了。这些人都会活动起来。但是最后还是被分了。原因一是各方话语权的平衡;二是政府不是出于私利,而且依法行事。FCC这样做背后是由电信法、反垄断法作为依据,都是站得住脚的。

  结果就是作为普通美国人,40几块美元一个月的手机几乎无限打,没有长途费,没有漫游费。如果几个人一起开个,一个人一个月只要30几块就够了。

  所以美国的政府部门,没有发改委,没有五年规划。如果一定说政府有引导,那主要是给科研机构大量资助。新的技术能够带来新的产品,一个公司如果能够研发出一个好的东西,消费者认可的话,自然能够做大。然后如果发现问题的话,政府再出来规范。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必须形成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全国性的自由市场。

  所以这些行业主管部门,政府基本上只起到一个监管的作用。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还有一些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协会行使了中国某些政府职能,比如对于行业标准的设置等等。

  除了行业主管部门,还有一些是公共服务领域的事情,比如政府要规划某个地块,建立一个公园或者图书馆之类,这必须由政府主导了。这个在美国效率就要比中国低很多了,中国领导一拍板,立马开工。美国做事讲规矩,一轮一轮的论证,直到觉得万无一失了才开工建设。芝加哥的千禧公园,从头到尾花了10年才建好。在上次芝加哥申奥的时候就被对手攻击,说你们效率太低了。所以这个确实是民主制度的一个弊端。工期拖得很长,不仅要设计好规划好,面面俱到,施工起来又要讲环境,不能扰民,不能黄沙满天,还得保证工人权益,不能夜以继日。我住的隔壁修地铁,修了四年还没修好。对比中国,哪种制度好,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美国的东西一旦建好了,却是经久耐用的。几十年、一百年都可以用下去。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资金来源问题。美国地方政府手头的钱是非常有限的,又不能像中国的地方政府那样的问银行大笔的贷。所以中国政府的官员请他们来中国,他们确实没钱,没这个预算。政府一旦缺钱,停下来变烂尾楼的情况也有。所以美国的地方政府有的其实很穷。像前段时间说加州政府要破产。因为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经济差了,房子卖不动了,税收自然下降。阿诺跑到华盛顿问奥巴马要钱,奥巴马不给,因为联邦政府跟州政府各有各的收支系统,没有我给你钱的义务。阿诺只好拿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等公职人员开刀,裁员。还有就是涨州立大学的学费。因为他的权力范围内能管的也就只有这些事情。

  看到有人拿人口做文章,我会心的笑了。看到有人拿房产税做文章,我又会心的笑了。

  即使把中国的人口降到一亿,也还是达不到美国的生活质量。我家两口人,在一个美国东南某小城市,我家一个月的用电量是一千多度,用水量是50立方米。我父母在一个中国人口过百万的城市,用电量一个月70度,用水量3-5立方米。怎么比?中国人口除以十都没法儿比。

  我们家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只有我老婆一个人工作,我在读书。穷人嘛,买个差不多的房子就行了,也没钱买3、4千尺的豪宅,买了个约250平米的小房子,价格算下来六千五人民币。这个钱是不包括以下面积的:三个车的车库,一个游泳池,前院后院。要是按照总面积平均的话,一平米只要人民币两千三。

  至于楼主说的底特律,我也住过几年。你们可以去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的穷学生里打听打听,看看这些穷学生是怎么买房子的。我知道有些拿奖学金的穷学生买两层的连体别墅,加上地下室三层,200平米吧,5 万多美元。能有个4、5万左右收入的post doc一般就能买好一点儿的,3、4个bedroom,十几万还是挺轻松的。一家子能有一个人工作,基本上就是吃穿不愁了。

  就算你偷渡来,不会说英语,没受过任何教育,在中餐馆打工,目前是一天50美元,(三年前是80美元,经济危机了,降价了)几个人合租个联体别墅,每人一间,过着正常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那中国的房子和美国的房子比较就是个笑话。根本没有可比性。

  有人跳出来叫嚣美国要交房产税。羊毛出在羊身上,中国没有房产税,但是你买瓶可乐要上17%的税,我买瓶可乐只要交6%的税,而且我的税是有数的,你的呢?你买菜的时候知道你交了多少税吗?我上个月在沃尔玛买一台笔记本电脑,HP,2G内存,250G硬盘,300美元。交给政府18美元的税。你买台笔记本要多少钱,交的税要多少钱?你知道吗?

  懒得扫盲了,哀其不幸,但不幸是有原因的。

  杯具。
 
  末了,俺加一句:拒做被牺牲一代,飞越重洋去美帝。

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五一流水帐

五一流水帐
2010年5月3日 0:16

前天是五一,今天已经三号了,眨眼间三天假期就过完了,而思绪依然混乱。

前天起得有些晚,吃过早饭就去了自习室,待到12点多去吃午饭,没带小黑,于是把书和背包都放那了。快到清真餐厅的时候顾打来电话,问有事吗,没事去香山植物园玩,问都谁在,有潇哥和朱等,于是饭没吃直接回寝室洗了下头就往那边赶。这才意识到天很热,突然就30度了,而我因为自习室内凉还穿着保暖,热,但还可忍受。逢五一假期,北京不愧为“首堵”,路上堵得要死。坐的一班快车,中间许多站没停,后来知道包括他们要我下车的那一站。途中顾和朱打过四五个电话来,问到哪了。快到香山的时候在一段路上堵了,他们又打过来,问我到哪了,坐的哪趟车……这时发现他们几个就在马路对面,央求师傅给开门,这师傅不错,开门让我下了。

这才发现修哥也在,校友群里6个管理员除了小杨在天津项目部没赶过来,其他都来了,而且修和朱都带着媳妇。猜我没来得及吃饭,领我到附近的摊点上买了几个包子和一个肉饼先垫一下,晚上再一起吃。一边走一边吃,没到植物园门口就吃完了。人暴多,门口右侧检票,票价四五十,左侧却没人把手,逛完了的游客从这侧出来。潇哥竟然晃悠晃悠就进去了,进去后朝我们得意的笑,他那派头还真能唬住人。我们几个等修联系景区的熟人,不一会儿那人过来把我们带进去了,省了几百块钱。

到处是人,进门后的一段路上景色很差,好不容易找了块空地大家席地而坐打扑克。只有两副牌,打升级,而我不会,只能旁观。看够了就到旁边的树下坐着用手机上网,实在无聊。快到五点的时候天已经不再那么热了,人也少了,开始逛景区,发现越往里走,景色越美,各种颜色的桃花非常艳丽,而那白色或紫白相间的丁香花则香味浓郁,但却不腻,闻起来特别爽。后来逛到曹雪芹的故居,潇哥称他这文化人必须进去参观了一下,而我则自嘲为粗人。不过潇哥的文笔是不容置疑的,其小说曾获过省级特等奖,大学期间还是校报的主编。曹雪芹虽为没落贵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宅院清一色的灰黑色砖瓦,面积挺大,屋子多而矮,日常起居的屋子都锁着,只能隔着窗户瞅瞅。卧室里有炕,炕上有张小方桌,两边有个坐垫,想起闯关东里东北人坐在炕上吃饭唠嗑的情景。其他开放的屋子里多摆设的曹雪芹的铜像和《红楼梦》,以及诸多“名家”的题词、红楼梦剧照等。这些所谓红学研究者真应该虔诚地拜拜曹雪芹,没有这部书,哪来的红学?哪来的饭碗?

印象最深的就是曹雪芹故居,梁启超和孙传芳墓没有过去看,卧佛寺也没过去,这个有点小遗憾。话说卧佛寺因其名称酷似offer,许多求职者和申请出国的人会来拜一拜求offer,我虽不信这一套,却为这些人的虔诚抑或假虔诚而感动,也许哪天我也会来虔诚地拜一拜。

逛的时候潇哥和修一直走在最前面,谈合作事宜,聊得不亦乐乎,毕竟这次出来聚聚就是谈事情的。逛完后一起去了就在附近的修和朱的项目部,找了一家饭馆吃饭。这是一家小的家庭饭馆,修和朱经常来吃,做的菜味道确实不错,就像自己家里做的似的。坐在那等着老板娘上菜的时候潇哥突然问:“ZX,你肯定有什么心事,我看出来了。有什么想法和打算跟哥说说,今晚去我那住下,我把你嫂子撵走了(真是大男子主义,当着嫂子的时候一口一个媳妇叫的那个热乎,现在来拽的了),还有顾,再叫上小光,咱们一起玩玩牌聊聊天。”我反问,“潇哥你会相面咋地?给我算一卦吧。”顾接着说:“压力大呗,快毕业了压力都非常大。”潇哥和顾都是能力非常强的人,顾可以说是我的精神导师,而潇哥可以说是顾的精神导师。潇哥经历的事挺多,成熟稳重,在校时经常被误认为是老师,他眼光很独,我曾经有几分怕他,感觉在这样的人面前没有隐私可言,你重几两他一眼就看个差不多。也怪我太不会伪装,内心的迷茫和彷徨都写在脸上,被看出来也不足为奇。

跟这帮都工作了二至五年的师兄们吃饭挺好的,不用担心被灌酒,大家都随意,对于爱劝酒的山东人来说真是难能可贵。吃饱后告别修和朱,我和顾跟潇哥去他家。在路上潇哥又问起我有什么心事,并表示感情问题的话他帮不上忙。唉,那我就说就业压力,留京的压力,一月四五千的工资扣去税,交上房租,再去除生活费就剩不下几个子儿了。从植物园回来的路上潇哥就不止一次问有什么打算,考博吗,留京吗,我没说出个所以然,顾则说“(留京)这个不一定……”。顾的观点不像潇哥那样了,一定要留京,这是个好迹象。我说自己专业特殊,就业面相对窄,至于留京与否看看再说吧。其实自己一直对北京不感冒,不是怕吃苦,只是感觉太不值,房价太离谱了。说起工资,他俩说他们当初的工资只有一两千,但他们都在大国企,往往奖金比工资要高。潇哥说正是因为靠那点工资在北京生存不下去,所以我们才注册公司,一起做点事情。他俩已经做了好几笔买卖了,如果不是没有周转资金,客户不能及时全额付款,本可以做的更多。

到X局时接上在那等我们的小光。小光以及许多以前社团里的人都是潇哥把他们介绍过来的,潇哥对社团怀有很深的感情,对社团里的师弟师妹非常照顾,N多人就凭着他的帮忙进了X局,否则本科生几乎不可能进X局并解决户口——小光幸运的赶上了最后一班车,从今年开始X局已经不给本科生解决户口了。潇哥又批小光不成熟稳重,说他从他们项目部的人那了解过他的情况,反映小光不够成熟,顾则说年龄还小,缺乏历练。问了一下,原来今年是他的本命年。以前潇哥也批我不成熟,这次竟破天荒的说我成熟了,虽然是跟比我小好几岁的师弟比的,看来还是有进步的。

来到潇哥的小区,到处是车,转了半圈才找到一个停车的地方。潇哥又痛批单双号限行这事,有个鸟用,买两辆车你限吧。第一次来潇哥新家,布置得非常别致,卫生保持得不错,非常整洁。他说这房子现在出手的话一平能赚一万五,不到一年时间涨了一万五,资金不流入房市就怪了。对面正在盖楼,据说是限价房,每平七八千,申请的人排到N年后了。

潇哥拿出一副牌玩炸金花,起初对规则不熟反倒能赢,熟悉了规则反倒老输。刚开始手气不错,赢了几十块钱,玩到最后不但把赢的输进去了,还赔上了几十块钱。一般跟一次后就看牌,不好就不跟了,即使这样还是输了许多,潇哥则是赌徒心理,不看牌一直跟,真能诈人。玩到12点不玩了,钱又返还回来,比我输的要多,照顾我还没工作。

洗刷了一下就去睡觉,潇哥则在客厅里看电视,一会儿喊我出来看电视,知道会跟我单独聊。问我什么打算,本想有保留,但还是说了,有这样的哥们关心自己,我必须真诚。专业的不同让潇哥在就业问题上帮不上忙,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也没期望别人帮,毕竟这是自己的事情,况且也不喜欢求人,更不希望欠太多的人情。自己的路自己走,如果能有幸跟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空闲的时候做点事固然好,但也没必要一根筋的留京。潇哥说的很残酷,未来北京房价均价差不多维持在每平四万,这个是不会有太大变动的,因为北京的房子需求太大,县市以上的官员几乎在北京都有房产……如果买不起,那只能说明我们挣得太少,所以我们要一起做点事,赚合法的钱。这种想法很现实,毕竟我们小人物是没法左右这个国家不公平的政策的,所以能做的只能是拼命赚钱,还得是合法的钱,非法的钱只能政府赚,这就是特权。但我面对这样的现实却怎么也现实不起来。潇哥说我和顾五年内买房肯定没问题,差点把我雷死,我权当笑话听,不过对顾来说应该没问题。

第二天睡到八九点,潇哥下厨做的早餐,炒了一盘丝瓜,一盘鸡蛋,喝小米粥,吃饼。看了会儿电视后送我们去顾那,临别不忘叮嘱好好跟顾聊聊,压力不要太大。顾又做的午饭,炖的排骨,煎的鱼,其实他很少做饭。顾和我一村的,吃大锅饭的时候我们两家在一个生产队,比较熟,他去世的爸时常来我们家玩,对我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闯”,只是没想到就在子女要反哺的时候去世了,胃癌,去世前的暑假去看他时气色还行,虽然瘦,脸发白,但开学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这个五一假期就这么过完了,而生活还在继续。

2010年4月29日星期四

USGS对inSAR的介绍

What is InSAR?

InSAR stands fo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This is thus a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that uses radar satellite images. Those radar satellite (ERS1, ERS2, JERS, IRS or Radarsat) shoot constantly beams of radar waves towards the earth and record them after they bounced back off the Earth's surface.

Two information compose the images. One contains how much of the wave bounced back off to the satellite (signal intensity). That depends on how much of the wave has been absorbed on the way and how much has been reflect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satellite.

The second information is the 'phase' of the wave. When a wave travels through space, we can think of it as a hand on a clock. It starts on 12 when the wave leaves the satellite. The 'hand' (phase) keeps running round and round the clock until the wave reaches the ground. When the wave hits the ground, the hand stops and indicating a certain 'time' or 'phase'. When the wave comes back to the satellite, it tells the satellite on what value the hand/phase got stopped.

Every point in a satellite image (pixel) is carrying those two information: the intensity and and the phase. The intensity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aterial in which the surface the wave bounced off is made of and what orientation it has. Oil leaks on the sea, for instance, can be spotted in that way. They look much smoother than the water surrounding.

The phase is used in another way. When the radar satellite revisists the exact same portion of the Earth, the phase image should be identical. If it is not the case, then something has been going on. And by combining those two images, we can measure how much and where the ground has moved.

Our research focuses on tectonic and volcanic ground deformations. And sometimes, very unexpectedly, we find that human impact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we would have thought before.

源文档


How satellite radar interferometry works?

Return signal from satellite holds the key

The technical details of how and why radar interferometry works are rooted in physics and radar engineering, but for our purposes a much simpler explanation will suffice. A pulse of radar energy is successively emitted from a satellite (left), scattered by the Earth's surface, and recorded back at the satellite (right). The radar energy received by the satellite contains two important types of information.

Figures from T. Freeman,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The first type information is encoded in the strength or amplitude(振幅强度) of the return signal, which is influenced by various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rface including ground slope, particle size (i.e., sand versus boulders), and soil moisture. The ERS satellites record return signal strength from a continuous swath of the Earth's surface about 100 km wide (60 mi) wide, and scientists on the ground assemble this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a radar image. The image is a portrayal of the surface that resembles a conventional photograph in some ways, but not entirely. Think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conventional photo and an infrared image, which shows warm areas as bright irrespective of their brightness in visible light. Radar images differ from conventional photos in a similar way.

The second type of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return radar signal has to do with the round trip distance(往返距离) from the satellite to the ground and back again. We can think of a radar pulse as an invisible tape measure calibrated in units of the radar wavelength. We call the fractional part of the round trip distance the phase of the return signal. For the ERS satellites, the radar wavelength is 5.66 cm (2.2 inches).

If we were able to acquire two radar images at different times from exactly the same vantage point in space and compare them, any movement of the ground surface toward or away from the satellite would show up as a phase difference(相位差) between the images. For example, if a point on the ground moved toward the satellite (mostly upward) by one-half wavelength, the phase of the return signal from that point would increase by one full wavelength relative to the first image. It isn't possible to steer a satellite accurately enough to return it to exactly the same point in space on different orbits, but it's relatively easy to get within a few hundred feet and then do the necessary geometric corrections.

Combining or "interfering" images from different satellite passes

It turns out that the most accurate way to measure small phase changes(相变) is to combine two images together after all of the necessary corrections have been made. This process is sometimes called "interfering"(干涉) the images, because combining two waves causes them to either reinforce or cancel one another, depending on the relative phases. For example, you may have observed interference between two sources of water waves on a pond. Now imagine that we can keep track of all the places where two radar images reinforce one another(相互加强), and all the places they cancel one another(相互抵消). We'll represent the first case as a red pixel in a new image that we'll create, and the second case as a blue pixel. Intermediate cases(中间情形) will be represented as intermediate colors of the spectrum from red to blue. The resulting image is called an interferogram.

The properties of waves are such that we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aves that reinforce one another because they are exactly in phase with(同相) one another, or out of phase(异相) by any number of whole wavelengths (1, 2, 3...). As a result, an interferogram for an area that domed upward during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wo radar images would show a concentric pattern(同心纹) of color bands(色带), called fringes(干涉条纹), not unlike the contours on a topographic map (above). In this case, though, each fringe would represent just one-half wavelength of surface movement toward the satellite--nearly 3 cm for ERS (just over an inch). To determine the total amount of movement, we only have to count the number of fringes. Our geodetic camera is ready to track volcano deformation from space!

源文档

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同门

同 门
2010年4月18日 17:40
今天下午专门抽时间(本来正在自习室上自习)去二里庄公交站充公交卡,里面只剩三块钱了。路上特堵,三站路用了半个多小时,结果又碰上公交公司一个特2的工作人员,翻看了一下我递过去的学生证,以非常强势的口吻说:“你的学生证没注册,不能充。”Fuck!学生证注册与否管你屁事,只要我的公交卡在有效期内就有充值的权利。所以说,有些人哪怕只有屁大点的权力,她就能把它发挥到极致,撑能发威装大娘。没办法,不给充就回去吧,改天去牡丹园那边看看能充吗,不行就找学校给盖个“注册”章了。于是去等车,但越想越不爽,专门抽时间过来竟然不给充,又折回去到窗口A试试,结果这位阿姨看了一下俺的学生证,啥都没说就给充了,让我再次坚信了窗口B那人就是一个ZB的SB。
  充完后心情好爽,不用再折腾着去牡丹园充或者去学校盖章了。50¥应该能用到年底吧,一周刷五天,一天刷两次,一次刷两毛……北京就这点好处,公交地铁都比其他城市要便宜,地铁才2块,在上海这是坐公交的价格。在回去的时候因为用手机发推坐过了一站,到五道口下的,那就晃悠着再回去吧。五道口这地儿老外太多,但乞丐也多,政府也不救助一下,让他们整日在老外的眼皮底下行乞,多给天朝丢脸呀。
  快到学校的时候,突然发现同届的ZC和上届的S师姐往这边走,前几天跟师姐聊天她还在昆明呢,怎么回来了?忙上前喊了一下,仨人在路边聊起来了。ZC上来就说俺胡子该刮了,木想到还有人替俺形象着想,真是感激涕零。原来师姐今天刚从昆明飞回来,要准备论文答辩了,毕业后就去昆明那家单位工作。她是投奔她男友去的,而且工作好像是他男友的导师给介绍的,让俺听了很泪奔,这导师咋就这么好呢?还负责给学生的对象介绍工作,再想想俺们,惨!
  现在感觉上研究生最大的收获之一是结识了一帮亲如兄弟姐妹的同门,尤其我们本届的6个人,关系特别好,相互之间非常照顾。记得刚开学时,我没带床垫,只带的褥子、床单和被子,交际甚广的同门Bush很快就给搞了一个来,当时自己不在宿舍,他送货上门,让我感觉非常温馨。后来又是Bush给我和隔壁的同门XY搞了两个收音机,考英语听力的时候要用。总之,同门Bush是一个非常热心、乐于助人的大好人。可惜老板对他很失望,因为他热心班级事务,还爱打个篮球,有时就把老板的事给忘一边了。记得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有次整理机房,我们几个都去了,而他去打球去了,而且老板又从师兄那知道他去打球了,于是把他一阵臭骂和数落,每次批他的时候几乎都把这事翻出来。
  住在我隔壁的同门XY和我一样,是从某所211高校考过来的,是个特别可靠的哥们,没事的时候我就去他们宿舍串门。XY最大的特点是说话特别逗,印象最深的有两次。第一次还是大家都在工作室给老板干活的时候。某天中午一起去吃饭,出了工作室上卫生间,解决完毕我正要洗手,他来了句:“洗什么手啊?还不信任自己吗?”对啊,必须信任自己,那就不洗了。还有一次是下届复试时他本科的一个师妹报的我们老板,但老板想调剂给其他导师,他给引荐了一下,老板见人家小姑娘长得不错,可能想给高我们两届的大师兄创造机会,问XY:“这丫头有男朋友了吗?”他灰常痛快的来了句:“有了,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嘛,估计马上就分了吧……”我们听到后直接笑喷了。“那这不行……”,老板说。最后把这小姑娘调剂了。还有一次XY的GF和他闹别扭,可能嫌他不浪漫,这家伙在QQ上向我这个老光棍儿求救:XX,什么是浪漫?我女朋友在跟我闹腾呢。我无语,随便来句:浪漫有鸟用?可以当饭吃啊?好好工作,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了。他来了句:“哦,原来浪漫就是好好过日子啊!我这就告诉她。”想想就挺搞笑,这种事问我那纯粹听我扯淡。
  再说说同门ZC,一个有点假小子气质的天津女孩,一直在工作室跟老板做项目,很同情她,因为真的非常累。她也是本校的,对老板的脾气秉性有所了解,所以许多事情她都提醒我们一下,不要让老板在某些事上抓住小辫子。记得XY宿舍的Job还对她有想法(后来知道这个特老实的娃几乎对我们班女生都有过想法,牛逼吧),又要她的电话,又是QQ的。当时不确信她有没有BF,但像我们这种狼多肉少,连学校里的蚂蚁都是公的的工科学校,不是残废估计都剩不下吧。其实人家早有了,已经在天津什么工商局工作了,我还见过。有次他来北京,在我们宿舍住了一两天,当时还以为只是普通的高中同学,因为介绍的时候ZC说这是她的朋友,后来知道好像天津人说的朋友就是指男女朋友。
  我们这届还有一个女生,大家都称呼她川儿或者阿川,我的一个老乡评价她是一个特甜的女生。据说她老爸是中南大学毕业的,老妈是高中教师,所以为人处世比较得体,咱这种两腿沾满泥巴的土老冒和人家不在一个档次。后来大家跟老板一起吃饭的时候,老板老是夸奖她,虽然最后一名但比谁都强。川儿比较有想法,在实习单位帮一个领导做事,感觉学不到东西就跟老板商量提前一年毕业并考博。前段时间考的P大,结果英语没过线,今天本校的博士考试刚结束,应该问题不大。在跟老板相处这件事上我应该向她和其他同门学习,当初老板在我们这届重点培养我,结果由于个人能力、对未来的考虑、不现实的理想和对自由的渴望及对束缚的厌恶,我逃离了,老板对此很失望。还好下届的师弟能力挺强的,老板不用担心接不上茬儿。我没有为自己的决定后悔过,也许不明智,但当时也是无奈的选择,没有其他选项可选了。
  最后是SH了,干活踏实但有时因为责任心太强而有点push。有次老板让他负责一块小项目,然后他分给大家做。任务分好后一般限定多长时间完成就可以了,但他老是催,结果把HJ师姐催火了,俩人在工作室吵起来了,弄得有点不高兴。俺这个师姐有点泼辣,心直口快,但对于那个活,和我一样,做得比较慢。我和SH待的时间比较长,因为老板把我们俩和ZC留在身边做项目,平时都是一起去吃饭。那次跟师姐吵了后很打击他,说以后再也不负责这臭烂事了。其实SH特别能干,虽然也是和我一样爱抱怨。总之,比我要踏实,我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坐得住但做不进去,他既坐得住,又能干活。现在去昆明帮老板的一个朋友做项目,据说挺辛苦的,但机会应该比跟着老板要多,因为在昆明那边是负责人,项目开会的时候都能去参加。
  我为拥有这样的同门而感到幸运,也许这才是我硕士期间最大的财富。或许他们知道我压力比较大,所以在老板为难我的时候经常安慰我,尤其是俩女同门,让我想得开,其实我哪有那么经不起打击。
  再就是感谢今天遇到的S师姐,大家一起做过项目,比较了解。其实我们这届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师姐(上届一共四个,还有一个更漂亮的,特会打扮……),活泼开朗,待人亲切,爱在工作室闹腾,像个小孩似的,大师兄对她是垂涎三尺,可惜人家早就名花有主了。S师姐让我感到亲切除了她开朗随和的性格还因为她曾经在某人向老板打我小报告时替我说过公道话,也许她不知道我已经知道此事了。她一直笑话我傻,不知有其中缘由否,今天把公交卡充值这事说给她们听,她来了句“你这不不傻啊?”。许多事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实则隔墙有耳。那个几十平米的工作室曾让我很崩溃,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太惑于表象而被蒙蔽了双眼,我若待下去只能被废掉。
  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家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吧!祝福你们,我亲爱的同门们!
  That's all.

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

如果可以

如果可以

来生就做一只小鸟

自由自在地飞翔

累了就在树枝上小憩

饿了就啄个草籽

渴了就饮口溪水

无牵亦无挂

孤独也潇洒

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

转: 谈一场为了结婚的恋爱

从别处转来的文章……很温暖的文字。最喜欢最后一句: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坚定如此的对一个人说:你敢天长,我就敢地久。

毛泽东语录里教育我们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那么,在那最后一次之前,我们都在不断地耍流氓。

因为寂寞,因为不安,甚至纯粹地为了恋爱而恋爱,那些写在青春岁月里斑驳的痕迹,是伤过了也爱过了的记忆。然后终究将消散了去再也不复返。时间像在做一道减法题,每个人固执坚持不忘的回忆原来那么不堪一击,全部消散在未来的幸福里。

所以,在某一天,我们会遇见这样一个人。

你们可以相遇得很平淡亦或很离奇,你们可以一见如故亦或没有言语。但重要的是你们遇见了,遇见彼此的那一刻起你们开始相信奇迹。这个人,也许任性坏脾气也不算美丽,也许不帅气也没有人民币,但是真的不要紧。生命中有一个人,只要遇见了,就好了。

因为她你开始改变审美,不再一味只爱大曲线的MM。她的任何表情在你的眼里都显得明媚。

因为他你开始变换品味,不再追求绅士和地位,习惯他犯傻的行为和满身的汗水味。

因为彼此你们都坚信自己摆脱了庸俗,不谈房子不谈车子只谈恋爱就那么地想守住一辈子。

因为这个人的出现,我们宁愿赌上一世的姻缘。把未来日子里所有的桃花运都交付给你,换你跟我永远在一起,好不好?

因为那一个人,你开始那么仔细地,计划未来。

你们可以每天守在身边也可以异地恋,你们可以经常见面亦或靠通讯相连。但是选择在一起的那一瞬间便都不再害怕艰难。

你们开始不在乎口袋里有没有太多的钱,你们可以一起去吃大餐或者拉面,但最美味的,却永远是桌子对面那张或许吃相不太好看的脸。

因为那个人的出现,我们不再喊着单身万岁,我们不再认为甜蜜是很肤浅的东西。我们开始发现原来自己有太多的幻想,原来自己也仍然坚信地久天长。

不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不是因为岁月的流浪,突然想在还有无尽青春的年华里说那一句,我们结婚吧,好不好?

我们结婚吧,好不好。那样我们就可以不再对着电话诉说想念,就可以每天清晨起来看见你的睡脸,然后一起吃一顿不太丰盛却很温暖的早餐。

我们结婚吧,好不好。那样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楼下拥抱,而不用担心被老爸老妈和邻居看到。然后我们十指紧扣,到处逍遥。

我们结婚吧,好不好。那样我们就可以拿着民政局发的红色小本子四处炫耀,我们可以在房间里挂满结婚照,看着看着就会不自觉地微笑。

一生就这么一次,谈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吧。

不再因为任性而不肯低头,不再因为固执而轻言分手。最后地坚信一次,一直走,就可以到白头。

亲爱的,谈一场不耍流氓的恋爱,好不好?然后就那样相守,在来往的流年里,岁月安好。

惟愿这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你敢天长,我就敢地久。

2010年3月11日星期四

[转] 老歌:像狗一样的出国

来源:搜狐博客信息:曾在天涯、Qzone、鲜果网等地被删除
作者:老歌

文章写的有点迟。前几天,一位清华学生发表了他对出国的热切渴望并详列理由,受到追捧回应。俺一度也想写上那么一篇,来谈谈大学生为啥要抢着出国。笔者目前在国内工作,北大读完本科后从业两年。

中国大学生历来是关注焦点,任何新闻,只要和大学生扯上了,都是热门。前段日子,有个记者叫陈杰人,一度成为知名人物,他也没做啥大事,就是披露了武汉女大学生"陪聊"的事情。几乎是同一时期,卫生部副部长宣称中国有六百万以上的妓女,关心的人却寥寥无几。

大学生,在中国历来被视为纯洁,真诚的象征。仿佛人一进了大学,就高尚富贵起来,与众不同了。大学生卖肉,大学生行骗,大学生贪污腐败,女大学生傍大款,女大学生卖淫,个个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主角换个身份大伙就视而不见。

大学生如今热衷出国,众人皆知。在中国,有出国权的人并不多。年轻人里,除高官富翁的子女,只有理工科大学生——往往还是成绩比较优秀的那种,才有出国的机会。那么多高官的子女,就算留在国内,也是要风有风,要雨得雨。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出国。大学生又如何?

每年大学里出国的,都是成绩最优秀的那批,往往争offer争得头破血流。大学生出国可不容易,苦背GRE,花流水般的钱上新东方,多半还得租房子、等 offer、过签证,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随时会有被拒的危险。就这么恶劣的竞争环境,这批本可在国内混得不错的人,依然削尖了脑袋出国,而且数量越来越多。

大学生可并不代表知识分子群体。大学生是通过高考制度,从全国各个阶级里,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它们的选择,与高官子弟的选择,其象征意义是不一样的。大学生的逃离代表着全体中国人的逃离。

俺的大学记忆里,有这么件事儿。大三冬天的日子,托福报名。那时候,托福考试可不像现在那么灵活,一到报名日,就是人满为患,赶上一次报名,非得漏夜排队不可。俺和几个哥们拿着小凳子和报纸,在附近一个报名点旁边守夜。从零点,在寒风中一直等到东方泛起鱼肚白,终于等到人家上班了。因为队伍太长,几百个人混乱不堪,专门拨出了警力来维持队伍。警察花了半个小时,把这几百人的队伍整好了。怎么整的呢?用脚。看看谁没站好,就狠狠地用脚踢他的大腿和小腿,直到把他踢到队伍里为止。几百个学生,清华的、北大的、北外的……凡你能想起的最牛气的学校中的自尊心最高,恃才而傲眼高于顶不可一世的最牛的学生,就咬着牙齿,在那里默默忍受几个警察喝斥、脚踹的社会主义教育。

--这是为了离开这个国度所付出的代价之一。

中国的普通市民对北大学生和清华学生有个最大的误判,他们以为,北大学生和清华学生是不同的。例如北大是理想主义的,清华是实用主义的。北大学生是反抗型的,清华学生是乖乖型的。北大学生是自由化的,清华学生是爱政府的。北大学生是个人主义的,清华学生是国家主义的……。其实,这些只是**。在出国问题上,北大和清华学生是完全一致的,不含糊的。唯一的不同是:北大学生一边骂这个社会,一边出国,而清华学生一边赞扬这个社会,一边出国,然后他们之间的绝大多数读phd,找工作,入美国籍,定居。

97年,清华有个响亮的口号,叫"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话琅琅上口,有气势,清华小伙很爱喊,直到他们出国为止。俺在清华的朋友,在美国建立了庞大的同学会,留在中国倒显得孤零零了。

中国知识分子最是忍让。他们秉承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小富即安,嫁鸡随鸡,百忍成精的优良传统,院士王选转述领导人的话说:中国知识分子价廉物美。两千块钱的工资,就可以随意使唤。中国知识分子安于现状,能够忍贫受饥。适应能力比蟑螂更强,在金星上也能生存。近期报导的陆步轩,从一个北大中文系高材生,适应成一个卖肉屠夫,这样的生活现状也没有让他成为土匪或是人肉炸弹。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是这样善于忍受,只要一点点尊重,一点点慰籍,一点点利益,他们就可以在中国呆下去。可还是呆不下去。

中国对待知识的态度很奇特。比如说,一个工人,每个小时可以生产出十元的产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改良了机器、流程、管理,于是一个工人每个小时可以生产出一百元的产品。那么这多出来的九十元算是谁的功劳呢?西方人对此争论不休,有些人说,工人产出的是十元,工程师的价值当然是九十元;有些人说,工人也提高了效率和劳动强度应该得五十元,工程师五十元比较公平。但中国人会说:我们工人的产量增加了,感谢领导们对工人的指导,对工程师的培养与栽培。这九十元是领导的功劳,剩下的十元,请尊敬的工人同志和尊敬的工程师同志平分吧。

这是对待理工科知识分子的态度,那种只会写文章的家伙就更加糟糕。文革以后,活的舒服的,都是拍马屁拍得响的。说真话的,不会拍马屁的,甚至拍马屁拍得不那么响的,基本上都在大牢里,或者干脆死翘翘了。这些事情大伙听得太多,所以俺就不讲了,这次和大家侃侃混得还算可以的理工类知识分子和工程师们。以史为鉴,以史为鉴。

俺举的例子,都是那些在国内混得不错的家伙,那些受迫害的,找了根绳子上吊的知识分子,大伙耳朵都听得起茧了。但迫害归迫害,对权力不利的家伙可以统统去死,可有些人是必须活下来了,要是知识分子死绝了,就啥事也干不了。毛泽东最瞧不起知识分子了,整一批死一批的。可一旦领导人或者领导人的家属生了病,包括他自己在内,个个都找的是那些医学界反动学术权威,还没听说过谁找了个赤脚医生给自己看病的。

以史为鉴之五十年代:华罗庚——建国来待遇最好的理论数学家。

华罗庚算是那个时代混得最不错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天分极高,不到二十岁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后从事数论研究。二十六岁成为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形势最恶劣时回国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中日战争结束后,受聘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共和国成立后,五零年,放弃国外的优越待遇回国。议定好的年薪是八百斤小米,当然后来没有全给。这位已发表过两百多篇论文和专著的数学家在新中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由于华罗庚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在文革中没有受太大冲击。虽然他被拉进了政协,但实际上没有对政治发表过只言片语。

在196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郭玉峰在党代会上发表了《关于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政治情况的报告》,在该报告中,他指称74名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为叛徒,叛徒嫌疑,特务,特嫌,国特,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里通外国分子等,占159名政协常委会委员的47%。建筑学家梁思成、生物学家童弟周、桥梁专家茅以升相继被打倒。但华罗庚却幸免于难。在数学家群体当中,他是最风光的一个,他是中国数学界的泰斗,中科院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他很聪明,用一个在理论数学上毫无学术价值的"优选法",来证明自己"贴近工农",并在文革时期赴全国十八个省份讲演做专题报告,而其它的数学家此时大多在牛棚里度过余生。

这个当时在全国算是最走运的一个数学家华罗庚,生活是怎样的呢?

五零年以后,他再也没有能发表出有份量的成果。是条件不够好吗?从纵向比,抗日时期,他在西南联大,物资极度紧张,住在猪圈旁边,他依然可硕果累累。可五零年以后,生活条件好转,可他却出不了成果了。从横向比,被他指责为"贪图享乐不回国"的同龄人,大数学家陈省身,在国外屡屡突破,一举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沃尔夫奖,退休后衣锦还乡到南开大学享福去了。

华罗庚五零年,毅然放弃优异待遇回国时,发表热情洋溢的爱国宣言:"良园虽好,却非久居之地",影响了一代海外学人。十年后,他黯然对夫人说:"我想自杀。"。消息传出,又影响了一代海外学人。

他没有精力再搞研究,因为他的同事处心积虑地揭发他,批判他。

他二十年的手稿被红卫兵抄家后付之一炬。

他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数论研究,放弃了自己的天赋,去搞应用数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统筹法让他摆脱了"脱离群众、脱离工农"的口诛笔伐,使他获得全国巡回演讲的殊荣。可他自己知道这东西的生命力,文革以后,再也没有人用。

他在海外的名声为他赢得了待遇,因为他是统战对象,是模范表率,所以要照顾他。可是其它人就不是了。他的儿子,一家四口人,住十四平方米屋子。他最得意的徒弟陈景润,住四人七平方米一间的宿舍。

清华大学文革委员会主任迟群不断关心他的生活,陈景润成名之后,迟群不遗余力地动员他积极展开批判华罗庚的工作。

华罗庚的优选法在辽宁省做成果展示时,主持辽宁党政军工作的毛远新(毛泽东侄子)对这位天才数学家高屋建瓴地指出:"优选法的'最优'是不可能存在的,最优这一提法不科学,不符合马列主义,最多只能称为较优。"于是华罗庚只好带领他的弟子们连夜加班,将展示板里的"最优"统统改成了"较优"。

这就是在国内待遇最好的数学家的遭遇。

以史为鉴之七十年代:袁隆平——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

八十年代之前的二十年里,中国人是在饥饿中度过的。最有名的三年饥荒,按现在俺手头搜集的全国仅17个省的统计资料,加起来就饿死了2100万,预计全国的统计数字应该在2700-3000万之间。不过,俺认为统计数字肯定有问题,算少了。三千万是啥概念?全国一共有七十多万个生产大队,一个生产队大约 1000人,正常年份,每个生产队每年死亡10-15人,饥荒三年,每年死亡25-30人,全国就会多死三千万人。可俺那地头,老一辈的记忆里,死得可比这惨多了,所以俺认为三千万这个数字,肯定是少了。饥饿的不仅仅是那三年,整整二十年,俺老家的人就没有吃饱过。

据老一辈说,真正重新吃饱饭,是在七十年代末,以前的稻子是高高的,风一吹就倒,换了矮水稻以后,粮食真是翻了出来。报纸上曾引述农民的话说:"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邓小平和袁隆平。"袁隆平的水稻南优2号,比以前的水稻单产增产20%,于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开始推广。八十年代,国际组织给他的奖项多得像米粒一样。中国有九亿农民,他一个人,相当于干了两亿农民的活。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就会大致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587亿美元相当。

那么袁隆平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截至1998年,袁隆平的月工资是1600元。

由于他做人老实本分,1953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在那里,才华横溢的袁隆平的职称一直没有提升,工资一直原地踏步,房子依旧窄小阴暗,向上爬的机会被他那些会拍领导马屁的同事抢走了。他唯一的幸运是研究水稻。这是大伙吃饭用的东西,属于文革中保护品种,他住的又偏远,灾难没降临到他头上。

文革中他也被人整过,罪名是毛泽东制定了农业八字办法:水、肥、土、种、密、保、工、管,他却偏偏认为要加一个"时"字。加上整天摆弄那些别人看不懂的瓶瓶罐罐,于是被打成反革命。

文革中,他培养水稻的罐子被红卫兵们砸碎,辛苦培育的品种被他们扔到井里,不得不中断研究三年。遭到批斗和毒打。而如今,他的工作又被新的挺毛派红卫兵们,恬不知耻地称作"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有些干脆说是"毛泽东领导下的成就"。各位坛子上出国的老兄,听说过把受害人说成是自己的成就的吗?就像张志新,被辽宁党政班子割了喉管枪决。平反以后,辽宁省官员也声称"张志新同志的伟大精神是辽宁的光荣"。看看美国,政府给企业提供那么好的发展环境,可你有听说过美国把Intel奔腾芯片叫做"克林顿时代的伟大成就之一"的吗?

1979年,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惊叹中国的水稻成就,向中国农业部的官员咨询杂交水稻的发明人是谁,他要签约用高价向发明人申请专利使用权。对此,中国种子公司官员义正言辞地回答说,这个发明专利权属中国国家拥有。农业部种子公司就是代表国家享有这一权利的唯一代表。要探讨杂交水稻技术转让问题,无须再找"别人"。

1980年,圆环种子公司向中国种子公司支付当时可谓是天价的20万美元首期专利转让费,袁隆平一分未得。

1980年,为配合本次专利转让活动,袁隆平以专家身份出访美国做了四个月的技术指导。回国后,他所得的工资数千美元,被农业部悉数收缴,然后重新发给他每天20元人民币的出国补贴。

1981年,国家科委、农委重奖杂交水稻发明人10万元奖金。但单位转手分下来以后,袁隆平仅得5000元。

2003年,袁隆平在几十年多次创造奇迹以后,正式宣布由于研究经费匮乏,他的研究所的最新成果无法试产,将与美国公司合作。

这就是国内贡献最大的农学研究员的故事。

以史为鉴之九十年代:大学生——离上流社会最近的人。

九十年代,不需要从个体身上截取例子。因为九十年代,俺们已经懂事,坛子上年岁大点的人,已经踏入社会。这不是历史,是在俺们身边发生的现实。

法新社于今年十一月份发表了一条新闻,中国贸易促进会会长的千金,万季飞18岁的爱女万宝宝(译音)受邀出席法国巴黎最负盛名,为首次踏足社交界的千金小姐举办的舞会。她将正式在法国Crillon酒店的舞会上"进入法国上流社会"。

中国的下等人是谁自然不必多说。要工作,他们到城市会被驱赶和盘剥;要开公司,他们没有启动费用;要从政更是痴心妄想,现在买个官比开个公司难多了。唯一改换身份的出路是上学,如果子女碰巧有天资、能考试,那么就是一个希望。俺就出身这样一个家庭,城市的朋友,都不明白,为啥有些农民,付不起孩子上学的钱,会自杀。上不起学,打工去不就行了吗?事情不是这样,考上大学,不仅仅意味着更好的机会,它意味着跳出了老鼠的儿子要打洞,一代代的农民,一代代的受苦的循环。近几年的教育高收费,将这条路也渐渐堵塞。在俺念的北大计算机系,97级本科有一半农民子弟,而01级本科的小ddmm们,已经基本没有农民成份了。

但上大学,并不意味着进入中产阶级或是上流社会,特别是在扔个砖头都可以砸倒几个博士的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越来越小。在国内,摆在大学生面前的出路,一条比一条难走。唯一越走越宽的道路就是傍大款,因为有钱人越来越多。傍大款这个词,现在已经不流行了,流行的是做小秘和包二奶,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神,与时俱进的风格。但这条路毕竟只有少数人可走,绝大多数还得工作,就算读研暂缓几年,工作还是免不了的,总不能读书读到死吧。

今年回了一趟北京,真是在招聘会上开眼了。俺也算是有一定阅历的家伙了,可从来没见过这么拥挤、这么多大学生红着眼睛左冲右突的招聘会。这几年经济增长得很快。可别的国家经济增长,伴随的是股市行情飚红,就业机会遍地都是,低收入群体得到更好保障。可中国的经济增长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这钱都到哪去了呢?

招聘会结束了,几天以后,消息下来了,本科生三四千,研究生四五千,博士生六七千,像狗一样的找工作虽然和像狗一样的出国有所相似,可一个卖得贱,一个则卖得贵些。现在网上有些人觉得中国的经济环境很好啊,他们的理由是:经济环境不好,外资怎么刷刷地就进来了呢?这还用废话吗?像垃圾袋一样便宜的大学生劳动力,没有法律保障的工作时间,法官不是腐败的就是向着资本家的,政府还禁止工人成立自由工会。这个大中国,不摆明了是外国资本家天堂中的天堂么?

可俺们,迈向上流社会的大学生们,环顾四方的时候,又发现自己是在哪里呢?

以上的话,但愿对已经出国和想出国和不想出国的大学生们有用。

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2010,为理想而战

2010,为理想而战
1. 6G&8T
2. 发文章
3. 研究方向有专攻
4. 本硕GPA(暑假前后)
5. 选校选导师
6. APP. (PS RL 套磁)
7. 就业
8. 熟悉C++(请教Zzy)
唯有全力以赴、分秒必争方能实现最后的救赎
 

1:30 AM 02.18.2010

2010年2月9日星期二

【南周新年特刊】这不是又一首对数字的颂歌

國內媒體也就南方報系還敢說實話,別他媽整天傻了吧唧的看什么環球屎報、C`C`A`V`、新聞聯播。公款消費的八個遭天譴的都被捧成英雄了,這是何其恐怖的事?一句話,國內自閹的媒體完全沒有公信力,而南周、南都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盡其所能用事實說話,實屬難能可貴!當然了,貶值到一毛的五毛黨請繼續看,繼續引導屁民的輿論。不過話說回來了,被洗腦愚化的屁民不用引導就很聽話,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量你五毛的智商也洗不了。

80后、90后還是苦練翻墻術吧,多看看墻外的世界,不要一味迷信、盲從,我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像韓少那樣!翻墻上上推特,你會發現我們兲朝太他媽變態了,follow me @Goingafar。
南周新年特刊之flash版:http://www.infzm.com/topic/10years.shtml

2010年1月27日星期三

看你妹《网瘾战争》经典台词

我们是玩着游戏长大的一代人

这么多年来,人变了,游戏也变了

可我们对游戏的喜爱没有变

我们玩家群体在这个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也没有变

当我们累了一天,打开那扇月租2000块的房门

却面对的是一个如此畸形的版本时

我们心里只有无奈

就像你,杨永新

你天天叫嚣着魔兽世界让我们沉迷

没错,我们沉迷了

可我们沉迷的不是游戏

而是游戏给我们的那种归属感

我们沉迷的是这4年来的朋友和感情

是这4年来的眷恋和寄托

这一年里,即便是这样一个畸形的版本

我们还在坚持这

这一年里,我们每次点天赋 都会想着什么时候能再多十点

这一年里,我们每次到幽暗都会看到对面那座,永远没有飞艇停靠的塔楼

这一年里,我们明知不可能 却仍不知疲倦地向北极游过去

游到地图的边缘

游到连海都没有的地方

可我们还是看不清那片冰冷的土地!

在这一年里,我和其他热爱这个游戏的人一样 认真地挤着公交车上班

认真地消费着各式各样的食品

不管里面有没有不认识的化学成分

我们没有因为工资微薄而抱怨过

没有因为你们拿着从我微薄工资里扣的税 住着联体排屋而心理失衡过

在这一年里,我和其他热爱这个游戏的人一样为水灾,为地震而痛心哭泣

为载人航天,为奥运会而加油喝彩

我们打心眼里,就不想我们在任何一个方面落后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

而这一年里,却因为你们这些人

我们迟迟不能与地球上其他国家的玩家一起,一决高下

为了真心喜爱的游戏我们委曲求全,我们被迫离开我们冒着被封号的危险去美服欧服

他们骂我们是金币农民

我们顶着上万的延时去台服

他们说我们是大陆蝗虫

这些何其贬低的称谓我们都在默默地承受

我们凭什么不能拥有每小时4毛钱的廉价娱乐?

就凭我在国服?

凭我是国服的魔兽玩家吗?

你们从小就对我灌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那现实呢?

你们已经让我只能暂住在自己的国家

难道我们精神上的家园连暂住在自己的国家,都不行吗?

草泥马!

你们这帮狗日的!

我草泥马!

============================

岂能因为声音微小而不呐喊?

拜你们这些砖家叫兽所赐

现在的赞歌,粉脂,麻药,还不够多吗?

你们除了每天无所事事,养尊处优

就只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我们指手画脚

你们想过500万玩家一起“吸毒”的客观原情况

和这背后所掩盖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吗?

砖家不说实话,叫兽不说实话,我们来说!

===============================

他们在杀油土鳖(youtube)的时候,你没举

他们封推特(twitter)的时候,你没举

他们杀饭否的时候,你也没举

现在,我们有可能连魔兽世界也可能失去

我也知道,我们都是屁民

在老太碰瓷、捞尸卖钱、飞车撞人、钓鱼执法面前

我们做什么,也救不了心爱的游戏

但至少,你可以在电脑面前举起你的手

并把你的声音,把你的力量

通过这局域网传给我

为了我们仅有的精神家园,一起高喊:

我们是魔兽玩家!

=============================

所有的人都已麻木

都已心死了吗?

没用的,看你妹

洗脑教育出来的孩子

是没有勇气反抗我们的!

接招吧

和谐电击

看你妹,我们不敢说话

就算我们说了

也会被无视或断章取义

我们曾经和你一样天真

以为这里处处是花园

以为光凭努力,就能触及到理想

但抬头仰望金字塔顶的服务者们

手捧着被赐予的“幸福感”

退缩到全世界最自由的无路由网

以低廉的成本相互沟通

靠游戏来缓解生活的痛苦

他们为了利益,仍然雁过拔毛般的想尽办法

我们已经习惯了 沉默

但这沉默,并不代表奴颜婢膝

这钟声,会传给你我们的力量

今天,他们能为剥削一个游戏而不择手段……

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

2010年01月13日深夜谷歌大厦前送别谷歌~~~


  昨晚的北京寒风刺骨,零下15度肯定有的,但我还是疯狂的来到五道口Google大厦为Google送别,即使最终Google决定留下来。想说的太多了,但已没必要再说,网上评论太多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至于我个人而言,Google出走对我的影响颇大,GMAIL是我的首选邮箱,自从使用GMAIL后国内的邮箱已经慢慢被我废弃了,因为用过的人才知道GMAIL到底有多好用;GOOGLE EARTH,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地球不是由GIS老大ESRI做的,而是由一个网络公司做出来的,让我对Google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GE对于我们专业上的帮助实在太大了;GTALK,小巧、实用、人性化的聊天软件,没有那么多花哨的东东;Google Reader,订阅喜欢和关注的信息;Google DOCS,没怎么用过,因为被墙了,翻墙用太费劲了;Google拼音输入法,不像搜狗那么烦人,老是无谓的升级弹出窗口,烦人;Google音乐,正版的哟,不像百度那样做盗版还不挨罚;Google图书,这个被中国什么狗屁协会抓住小辫子了,又是罚钱又是道歉的,还是看韩寒怎么说的吧,欢迎扫描他的书,还给Google半价优惠……其实最核心的是Google的学术搜索啊,没了它,中国的学术肯定会倒退的,如果大家不翻墙接着用Google!

[转] 写个帖子向天朝表表忠心、献献良策

写个帖子向天朝表表忠心、献献良策

文:风雨声

天朝国运昌隆,无知屁民幸福地生活在精英们的庇护之下,并在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资本集团的直接接济下,日益富足、日益满足。按说这么好的生活屁民们本应珍惜、庆幸,不该多言多语地给天朝添乱,惹精英心烦,还乞请各位精英大人们姑念本人之愚忠,且并无有违主旋律词句,就容俺罗嗦几句吧。

以下各条,并无头绪,有表忠心的,有献良策的。本人才疏学浅,谅精英们自能分辨,此处本屁民就不多费功夫整理了。

1、吾等必须明白,只有在优质国民的引领下,屁民们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2、有人评论蜗居时说:“罪犯们领导着我们前进。”我们坚决不要相信这句话。因为领导我们屁民的人都好好的,并没有被抓进天朝的大牢中,武断地称为“罪犯们”是十分不恰当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屁民更应多一些宽容之心才对。退一万步讲,即使说,也不该在“罪犯”后添“们”字啊,万一有冤枉的,岂不是显得这个措辞更不严谨了。

3、谷歌的企业精神和天朝口味不相符,因此谷歌被封是必然的,既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冒险去非法献花。

4、强烈建议天朝高层考虑彻底废除互联网。本屁民及本屁民周围的其他屁民都一致认为,任何传播非官方声音的东西都必须严办,决不能心慈手软。

如第四条不能尽快实施,作为过渡,郑重建议天朝自己搞个团队,设置一个类似伟光正的引擎,输入任何词汇均只能搜索到文件和法律中的正式解说以及新华社发布的正式新闻稿,此外的任何资料和言论统统不纳入搜索范围,然后再组织党性强觉悟高的同志,实时解答网民们的疑惑。这样做的好处有三:

1、主旋律会迅速占领网络这个重要阵地;

2、网民们可以及时准确地得到如定频收音机一样来自正规渠道的、没有任何杂音的信息;

3、组织团队需要很多有觉悟有素质的优秀国民,既可有效缓解天朝的就业压力,又可率先垂范地引领吾等屁民迅速提高觉悟、奔向美好的明天。

注:此帖涉及到了定频收音机,属于技术帖,请勿删勿隐。

附:某大侠斩钉截铁的回帖:

  你们这帮子人都不和谐!看贴就看贴,临时性抱怨什么呢?你哪个单位的?暂住证呢?你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政府正在打一盘很大的麻将,观棋不语真君子你们懂吗?老爷们拉屎要不要告诉你啊?老爷们嫖宿幼女关你什么事?滚回家继续还你的房贷喝你的三鹿奶粉吧!心里不舒服话你可以去被钓鱼、可以去70码、可以去躲猫猫、可以去俯卧撑、可以去开胸、可以去被跳楼、可以去铊中毒,实在无聊还可以打酱油,那么多事情可做你非要来回帖,简直就像孙东东教授说的那样,99%都是精神病!这里遍地都是黑社会,就你是好人?如果你要是好人:人家都被夺冠了,你怎么被跨省追捕了?人家被抓了都能当选人大代表,你怎么没事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了?人家29岁靠假论文毕业都能当市长,你怎么海归学成还跳楼了呢?人家贪污4亿才判12年,你怎么误取17万就判无期了呢?人家坐火车都能临时停车,你怎么坐个公交还自燃了呢?你连生孩子的自由都没有,关心人家虐婴干什么?你不过是个屁,人家是从北京来的!再敢吵再敢吵就叫城管来把你头按到油锅里去!你们这帮回帖的家伙,应该以邵阳市建设局局长周飞鹏重要讲话共勉:“你想不通?就去死啊!”